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心理进化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及应对——当特异性推断模块遇上网络

发布时间:2021-10-10 17:12
  从人类心智进化的结果与网络特性相互作用的长焦视角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弥补这一领域中微观研究视角的缺失。欺骗者觉察模块对欺骗敏感的特性会使一些应对策略被归为欺骗行为而发生超乎想象的负面舆情,且应对者会因为被记住为欺骗者而在后续事件中处于不利地位;统计与概率推断模块会因忽视基础比率以及对频数敏感的特性而令网络中各观点或论据的分布情况被当成现实的分布情况,从而导致偏激或一边倒的舆情反应;再认启发依赖于社会信息过滤功能的特性,会使得它在网络中发生颇大偏差而助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心理进化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及应对——当特异性推断模块遇上网络


欺骗者觉察模块的自我封闭式信息加工环路在类似中国红十字会受郭美美事件影响这类

网络群体,模块对,概率


,而统计与概率推断模块的解释则以参与者缺乏定见和信心为假设前提。(2)沉默的螺旋理论可能在纯粹意见表达型的事件(如于欢案[19](p54-56))中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而在主要涉及事实判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如雷洋事件[20](p81-83))中,基于统计与概率推断模块的解释更为合理。理由是前者已经几乎有定见,只是表达和不表达的问题,而后者事实尚不清楚,需要首先通过推断对事实做一个推断,然后才能表达观点。(3)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观点在舆情的峰值时期出现一边倒的现象主要是图2:统计与概率推断模块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意见一边倒的解释··152

示意图,网络群体,再认,欺骗者


积累以及群体或个体的非理性等因素来看问题。然而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尚十分有限。首先,本文尽管对欺骗者觉察模块、统计与概率推断模块以及再认启发模块的作用单独进行了分析,但是未对这些分析进行实证的检验,也未对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例如,再认启发是否确实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得到频繁的运用,它有无可能作为欺骗者觉察模块的触发机制等等都非常值得分析。其次,人类进化而来的心智模块很多,远非本文所涉及的三个模块,那么其他模块的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可以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提供何种新异的理图3:再认启发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示意图··15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博传播中舆论监督作用的现状与发展——基于“于欢”事件的研究[J]. 常艺馨.  新闻传播. 2017(23)
[2]网络环境下反转新闻中的刻板印象——以“老人碰瓷玩具车”事件为例[J]. 孙倩倩.  今传媒. 2017(07)
[3]新媒体时代媒体舆论引导问题解读——以“中国老人在日碰瓷”事件为例[J]. 丁舒.  今传媒. 2017(06)
[4]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基于社会燃烧理论[J]. 李其原,胡伟.  领导科学. 2017(14)
[5]网络舆情反转现象探析——以山东“纱布门”事件为例[J]. 陈思.  东南传播. 2017(04)
[6]政府回应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多案例的比较分析[J]. 杨立华,程诚,刘宏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7]网络环境下媒体进行危机公关的困境与出路——以雷洋事件为例[J]. 肖若成.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7)
[8]舆论反转事件中的污名化反转现象与网民群体身份认同危机[J]. 王超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9]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社会情绪表达的实证分析[J]. 郝其宏.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10]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心理因素的探讨维度与疏失[J]. 李小平.  前沿. 2015(08)

硕士论文
[1]冲突论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D]. 王诗萌.河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28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428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1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