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新时代国家安全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2-08-12 08:26
[目的/意义]传统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框架相对偏颇、失衡,难以解决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困境。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既是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全方位、系统地、科学地回应。因此,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困境和破解对策是当下之要务。[方法/过程]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采取规范研究方法,围绕新时代国家安全的丰富内涵、结构维度和价值指向进行了剖析;并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主要国家安全领域为对象,分析了新时代国家安全中相关重要领域存在的"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各类"安全陷阱"的挑战及其因由。[结果/结论]根据前面的分析以及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之需要,提出了国家安全战略、法治体系、风险识别、保障机制、安全能力、教育框架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和结构维度
1.1 国家安全的概念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1.1.1 国家安全的概念
1.1.2 国家安全观的概念
1.1.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1.2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结构维度
1.2.1 时间和空间维
1.2.2 国内外环境维
1.2.3 主体或载体维
1.2.4 客体或对象维
1.2.5 领域或类型维
1.2.6 战略与机制维
1.2.7 信息与能力维
1.2.8 过程与状态维
1.2.9 主客观标准维
2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价值指向
2.1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2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紧迫性
3 引发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原因
3.1 国民安全面临的挑战
3.2 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
3.3 国土安全面临的挑战
3.4 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
3.5 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
3.6 社会安全面临的挑战
3.7 科技安全面临的挑战
3.8 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3.9 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3.10 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3.11 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3.12 核安全面临的挑战
4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
4.1 国家安全战略
4.2 国家安全法律体系
4.3 国家安全应急管理
4.4 国家安全保障机制
4.4.1 情报协同机制
4.4.2 协同联动机制
4.4.3 决策咨询机制
4.4.4 科技保障机制
4.5 国家安全能力
4.6 国家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中国经济的“灰犀牛”和“黑天鹅”[J]. 骆晓强,梁权琦,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12)
[2]错误思潮背后的安全“陷阱”[J]. 彭国华. 红旗文稿. 2017(07)
[3]美国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与中国对策[J]. 丁俊发. 中国流通经济. 2016(09)
[4]国家科技安全情报体系及建设[J]. 张家年,马费成. 情报学报. 2016 (05)
[5]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结构及运作的研究[J]. 张家年,马费成.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07)
[6]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J]. 张海波,童星.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3)
[7]论国家安全观的构成要素[J]. 严高鸿,张学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2(03)
[8]中国国家安全哲学[J]. 张文木. 战略与管理. 2000(01)
本文编号:367554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和结构维度
1.1 国家安全的概念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1.1.1 国家安全的概念
1.1.2 国家安全观的概念
1.1.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1.2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结构维度
1.2.1 时间和空间维
1.2.2 国内外环境维
1.2.3 主体或载体维
1.2.4 客体或对象维
1.2.5 领域或类型维
1.2.6 战略与机制维
1.2.7 信息与能力维
1.2.8 过程与状态维
1.2.9 主客观标准维
2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价值指向
2.1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2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紧迫性
3 引发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原因
3.1 国民安全面临的挑战
3.2 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
3.3 国土安全面临的挑战
3.4 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
3.5 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
3.6 社会安全面临的挑战
3.7 科技安全面临的挑战
3.8 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3.9 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3.10 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3.11 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3.12 核安全面临的挑战
4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
4.1 国家安全战略
4.2 国家安全法律体系
4.3 国家安全应急管理
4.4 国家安全保障机制
4.4.1 情报协同机制
4.4.2 协同联动机制
4.4.3 决策咨询机制
4.4.4 科技保障机制
4.5 国家安全能力
4.6 国家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中国经济的“灰犀牛”和“黑天鹅”[J]. 骆晓强,梁权琦,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12)
[2]错误思潮背后的安全“陷阱”[J]. 彭国华. 红旗文稿. 2017(07)
[3]美国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与中国对策[J]. 丁俊发. 中国流通经济. 2016(09)
[4]国家科技安全情报体系及建设[J]. 张家年,马费成. 情报学报. 2016 (05)
[5]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结构及运作的研究[J]. 张家年,马费成.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07)
[6]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J]. 张海波,童星.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3)
[7]论国家安全观的构成要素[J]. 严高鸿,张学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2(03)
[8]中国国家安全哲学[J]. 张文木. 战略与管理. 2000(01)
本文编号:3675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67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