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云浮市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1:40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背景下云浮市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
【摘要】:城市化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已得到世界的普遍认同,经过城市化发展意味着现代化社会的来临。紧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也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各大中小城市迅速发展扩大,推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将因此被打破,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以农村群体性事件为主要表现的社会矛盾更处于持续多发态势,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直接冲击,影响各地城市化发展进程。本文在充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述学界对群体性事件研究的重要理论,梳理国内专家学者对全国范围以及部分地区内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结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深度评析和界定,并以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社会转型的云浮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概括该市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划分出由土地、环境资源、劳动保障、执法司法、基层选举、宗族信仰六个问题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类别;归纳事件所具有的突发性、组织性、复杂性、破坏性、传播性五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分析事件所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又通过数据采集、访谈、典型调查,结合公平理论和集体行动、社会冲突、集群心理的相关理论,剖析该市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成因:即与社会发展历程、政治上制度化参与和基层治理、经济上的利益分配和发展模式、利益诉求机制、农村民众意识形态等方面造成的社会矛盾加深、问题突显息息相关。从而,结合笔者的个人见解和认识,提出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五点对策和建议:(1)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2)推进基层法治建设;(3)注重乡村道德文化建设;(4)加强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建设;(5)完善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微观应对措施。当前,我国正朝着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坚持努力营造和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研究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确保全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本文结合特定区域的社会实际,对农村群体性事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尝试,旨在丰富有关学术研究,并取得基层治理工作对类似现象的重视,凝聚治理措施的共识,以最终取得切实成效。
【关键词】:城市化 农村群体性事件 政治参与 利益诉求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43;D422.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绪论8-13
- 1.1 问题的提出8-10
- 1.1.1 研究的背景8-9
- 1.1.2 选题的确定9-10
- 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研究的框架和方法11
- 1.3.1 研究框架11
- 1.3.2 研究方法11
- 1.4 研究创新点和局限点11-13
-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13-23
- 2.1 相关理论13-15
- 2.1.1 集体行动相关理论简述13
- 2.1.2 社会冲突相关理论简述13-14
- 2.1.3 公平理论简述14
- 2.1.4 集群心理相关理论14-15
- 2.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2.3 城市化和农村群体性事件定义概述17-23
- 2.3.1 城市化17-18
- 2.3.2 群体性事件与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定义18-21
- 2.3.3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界定21-23
- 3 农村群体性事件类型、特征、影响23-33
- 3.1 云浮市城市化发展概况23
- 3.2 云浮市农村群体性事件现状23-25
- 3.3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划分25-29
- 3.3.1 土地问题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26-27
- 3.3.2 环境资源问题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27
- 3.3.3 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27-28
- 3.3.4 执法、司法问题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28
- 3.3.5 宗族信仰问题引发的农村群体事件28-29
- 3.3.6 基层选举问题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29
- 3.4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征29-31
- 3.5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影响31-33
- 3.5.1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影响31-32
- 3.5.2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32-33
- 4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群体性事件成因探析33-44
- 4.1 社会(历史)原因33-34
- 4.2 政治原因34-37
- 4.2.1 政治参与困境:农民政治参与不畅或缺失34-35
- 4.2.2 权力运行困境:政府治理能力于基层的弱化35-37
- 4.3 经济原因37-39
- 4.3.1 经济发展带来贫富差距的产生37-38
- 4.3.2 市场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管控38
- 4.3.3 城市化发展对土地、环境、资源的侵蚀38-39
- 4.4 利益诉求机制原因39-41
- 4.4.1 信访制度39-40
- 4.4.2 集会游行示威40-41
- 4.5 意识形态原因41-44
- 4.5.1 宗族观念41-42
- 4.5.2“人治重于法治”观念42
- 4.5.3 传统道德观念42-44
- 5 试论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44-56
- 5.1 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44-46
- 5.1.1 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44-45
- 5.1.2 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45
- 5.1.3 畅通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45-46
- 5.1.4 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农村创建46
- 5.2 推进基层法治建设46-50
- 5.2.1 推进基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47
- 5.2.2 畅通农民的政治参与47-48
- 5.2.3 进一步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48
- 5.2.4 加强社会治理工作,,大力打击各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48-49
- 5.2.5 加强基层司法改革49-50
- 5.3 注重乡村道德文化建设50-52
- 5.3.1 大力弘扬农村道德文化观念50-51
- 5.3.2 培育多元化农村社会组织51
- 5.3.3 发挥农村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的引导作用51-52
- 5.4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建设52-53
- 5.4.1 推动基层政府体制改革52
- 5.4.2 统筹层级改革52
- 5.4.3 密切干群关系、重塑基层公信力52-53
- 5.5 完善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微观措施53-56
- 5.5.1 预警机制53-54
- 5.5.2 应对机制54
- 5.5.3 明确工作原则54-56
- 6 结论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0
本文编号:683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8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