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2012年江浙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使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从家庭中劳动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因素。在32 975个样本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征,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结构要素等都对家庭化迁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劳动力个体因素中,女性,年龄小,教育程度较低,居留时间长,拥有自我决策行动能力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数量都会正向地影响家庭化迁移行为,流动人口家庭及其成员与家庭迁入地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发生家庭化迁移;在社会层次上的影响因素中,农业户口相对于非农业户口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越会吸引家庭化迁移。依据这些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注意帮扶女性流动人口就业、推进社会融合、活跃中小城市经济三个方面。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迁移 影响因素
【分类号】:D631.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中国人口流动呈现家庭化趋势已经不再是学者们的一种争论(可被看做是对人口迁移模式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迁移转变,即由非永久性迁移阶段向永久性迁移阶段转变的一种阶段性判断,而逐渐成为一种事实性的主要趋势,这种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就逐步在发展[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成荣;杨舸;张斐;卢雪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08年04期
2 唐震;张玉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迁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3 李东坡;;我国农民工婚姻问题研究——以豫东地区为例[J];兰州学刊;2012年07期
4 王志理;王如松;;中国流动人口带眷系数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与经济;2011年06期
5 杨菊华;;城乡分割、经济发展与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融入研究[J];人口学刊;2011年05期
6 周皓;中国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4年06期
7 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8 张展新;;从城乡分割到区域分割——城市外来人口研究新视角[J];人口研究;2007年06期
9 侯佳伟;;人口流动家庭化过程和个体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研究;2009年01期
10 盛亦男;;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决策的个案访谈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克荣;;基于方差分析视角的进城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2 刘鹏飞;刘强;;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3 冯春梅;;家庭迁移视角下的农村女性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4 姚其煌;转型期社会浮躁心理产生原因与制衡之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0期
5 林建鸿;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社会心理的透析与调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黄匡时;;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7 郑国华;付大鹏;李志向;;对西部典型村寨体育变迁的个案考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8 谢蕾蕾;宋志刚;;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和分布结构特征研究[J];数据;2009年10期
9 许迎春;何丽华;王建新;岳朋朋;俞文兰;宋文质;王生;;北京市158家企业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10 侯建明;;流动人口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晋川;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1997-2007[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楚文杰;;北京人口规模变动趋势及对策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敏;;土地——农村社会稳定的中心问题[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辛怡;;社会转型中的制度安排和社会效益思考——以农村土地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为例[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魏婧;;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致江;;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郭庆;钟仁耀;;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本地化基本思路及条件指标研究[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王伟奇;;农村流动人口城市治理机制的法理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建玲;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婷;中法移民聚居区更新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曹祖耀;职业足球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11年
6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郭远;新民谣的情教功能[D];上海大学;2012年
9 张一;影响社会稳定的物价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聂伟;中国90年代都市小说中的民间世界[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覃事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表达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孔鲁亚;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舆论引导中的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王超;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者职业危害KAP调查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薛莉;传统到现代:南京流动回族族际通婚观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仇昊;苏南经济开发区外来人口管理体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娴;来沪人员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左婷;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10 蔡红辉;浙江省中心镇人口集聚问题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朝阳;;家庭策略视角下农村已婚劳动力转移的性别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2 郭志刚;北京市家庭户的变化及外来人口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3 文军;;上海城市的劳动力新移民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树茁;杨绪松;任义科;靳小怡;;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5 王培刚,庞荣;都市农民工家庭化流动的社会效应及其对策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6 张永丽;杨志权;;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因素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王桂新;罗恩立;;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调查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严于龙;李小云;;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初步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12期
9 朱明芬;;农民工职业流动带动家庭人口迁移的实证分析——以杭州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杨菊华;;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经济融入水平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华;权利家庭化:表现、缘由及遏制[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2 ;改造企业的家庭性[J];南风窗;1989年Z1期
3 刘振英;日本当代家庭的变化趋势[J];百科知识;1996年03期
4 黄瑛;纪超;周洁;;关于职务犯罪家庭化的专题调研报告[J];法制与社会;2014年09期
5 胡杰容;;美国福利改革的家庭化趋势及其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6 周敏慧;魏国学;;自我雇佣与已婚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基于6省12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03期
7 王秀玲;;角门支局是职工温暖的家[J];工会博览;2012年04期
8 王家玲;;爱之屋——“产科家庭化系列服务”侧记[J];父母必读;1993年02期
9 黄远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家庭化现象应引起注意[J];党员之友;2003年12期
10 李阳阳;;试论中国家庭化的社会关系[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真蔼;;家庭化护理模式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蒋玉莲;;100例家庭化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黎明;;护理在荣军休养康复中的作用[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5 胡玉珍;;家属课堂在精神科开放病房的应用[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张少鹏;侯中伟;孟鑫;谷世U,
本文编号:722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2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