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标记行为与犯罪手段的区别
本文关键词:论犯罪标记行为与犯罪手段的区别
【摘要】:犯罪标记行为是指犯罪人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或情感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犯罪手段是指案犯为达其犯罪目的及逃避打击所实行的一切相关活动。准确、深刻认识犯罪标记行为与犯罪手段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侦查人员提高犯罪行为分析的能力。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的目的性、行为的多样性、行为的特征性、行为的稳定性、行为的反映性五个方面。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犯罪标记行为 犯罪手段 伪装行为 区别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犯罪标记行为是指犯罪人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或情感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1]283。犯罪手段原出于拉丁文的modus operandi,指可操作性方法,英文称为method of operation,简称M.O.,意指案犯实施犯罪的某种方式,犯罪手段包括故意实施犯罪中的犯罪选择与犯罪行为[1]2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宏奎;;论并案侦查条件的科学运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曾海泉;;从犯罪现场伪装伎俩看侦破得失——厦门市“2005·05·10”阜振康杀人案[J];中国刑事警察;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立勇;;犯罪惯技和标记行为的侦查辨析及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郑立勇;;心理画像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陈谦信;;刑事科学各要素视野中的被害人学研究的意义[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贾治辉;;物证鉴定结论系统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5 李玫瑾;;变态犯罪中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辨析[J];法治研究;2012年06期
6 郝宏奎;;论命案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樊家林;;论侦查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演绎[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丁金城;;铁路旅客列车麻醉抢劫案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任克勤;艾明;;犯罪人标记行为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宋佳益;;“自动化+批判性”思维在边防情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硅谷;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晓利;民事补强证据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鸣晓;论网络诈骗侦查[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马婷婷;变态人格犯罪的侦查讯问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司伟;调查访问在现代刑事侦查中的运用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邓宇宏;未成年人犯罪侦查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冯琦媛;变态人格控制下的杀人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赵志瀚;涉枪犯罪特点、成因及侦防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胡子龙;论侦查视角下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胡安瑞;犯罪动机的刑法学初步展开[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贤;基于逻辑回归的案件关联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陈法;侦查信息界定及运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立勇;;犯罪惯技和标记行为的侦查辨析及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蒋俊平;徐国春;;关于犯罪标记行为几个问题的思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3 闫祥东;翟崇杰;铁海霞;;标记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其并案侦查价值[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蒋俊平;徐国春;;犯罪中的附加行为及侦查分析价值[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崔巍;公安机关对公民所持护照作不承认标记行为的可诉性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03期
6 ;[J];;年期
,本文编号:745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4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