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层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乡基层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政治经济和城镇化进程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但是,在机遇面前,我国政治经济转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危机频发、社会不够安定,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城乡基层一系列群体突发性事件的接连发生就是最为典型的例证。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威胁到社会的稳定,甚至还关系到社会制度的合理性、经济发展的速度。各级政府需正视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培养忧患意识,识别并分析出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原因,积极应对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 当前,城乡基层群体性事件呈现出突发性、广泛性、严重性和复杂性等特征,由此带来了群众影响面宽、经济损失大等危害。论文以城乡基层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转型期间我国城乡基层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可行性对策研究。 文章以贵州瓮安事件、安徽池州事件等一些列典型城乡基层群体性事件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性对策。不断完善我国应对城乡基层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基层 群体性突发事件 应对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3
- 1.2.1 理论意义10-11
- 1.2.2 现实意义11-13
- 1.3 研究现状13-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4-15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7
- 1.4.1 研究思路15-16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16
- 1.4.3 研究方法16
- 1.4.4 创新点16-17
- 第2章 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特点及影响17-25
- 2.1 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内涵及性质17-19
- 2.1.1 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内涵17-18
- 2.1.2 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性质18-19
- 2.2 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分类及特点19-23
- 2.2.1 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分类19-21
- 2.2.2 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特点21-23
- 2.3 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社会影响23-25
- 2.3.1 破坏政府形象,影响政治稳定23
- 2.3.2 增加治理成本,制约经济发展23-24
- 2.3.3 阻碍社会发展,影响正常秩序24-25
- 第3章 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25-36
- 3.1 社会转型激化了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矛盾25-28
- 3.1.1 社会转型期间,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频发25-26
- 3.1.2 社会转型期间,我国面临的社会困境26-28
- 3.2 合理诉求受阻成为了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产生的加速器28-30
- 3.2.1 政府权力运行的困境28-29
- 3.2.2 民众政治表达渠道缺失,合理诉求受阻29-30
- 3.3 经济结构失衡成为了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30-33
- 3.3.1 转型期间我国经济矛盾突出30-31
- 3.3.2 转型期我国经济面临的困境31-33
- 3.4 文化冲突进一步激化了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的产生33-34
- 3.4.1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层33-34
- 3.4.2 社会认同感与政府公信力下降34
- 3.5 法律漏洞弱化了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的规范34-36
- 3.5.1 法律本身存在的漏洞34-35
- 3.5.2 沟通驱动不畅通35-36
- 第4章 城乡基层群体突发性事件防治对策36-46
- 4.1 建立健全法制、民意与社会矛盾的监控与预防机制36-40
- 4.1.1 加强法制建设36-37
- 4.1.2 完善预警防范机制建设37-38
- 4.1.3 着力发展民生事业38-39
- 4.1.4 转变政府职能39-40
- 4.2 紧急启动科学合理的处置机制40-43
- 4.2.1 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40-41
- 4.2.2 全力解决现场矛盾41-42
- 4.2.3 加强舆论引导,避免事态扩大化42-43
- 4.3 不断完善维稳与紧急处理机制43-46
- 4.3.1 完善政府——群众的信息公开机制43-44
- 4.3.2 要建立健全群众——政府的表达机制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附录: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郅强;转型期我国城市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武勤;论防范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J];理论学刊;2004年08期
3 张馨艺;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新疆社科论坛;2004年04期
4 张国亮;关于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性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张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的行动逻辑和逻辑预设重构[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6 袁广林;;浅议铁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策略[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王喜珍;;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攀登;2006年02期
8 陈月生;于家琦;;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和预防机制与舆情[J];社科纵横;2006年07期
9 纪德尚;刘宁;孙莉莉;;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波;;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新探[J];桂海论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太福;;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处置措施[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麟峰;;行政行为视角下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3 王培根;;试论国有企业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预防及处置[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4 李靖;戢广南;;引发社会骚乱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国普;;话语权保障: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层政府治理新思维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张云;;群体性突发事件县级政府应对模式与问题初探[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7 王再文;王玉萍;;应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 提高基层政权执政能力[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朱磊;张利先;;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探究[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德海;王维国;;如何控制群体性突发事件? 一个可变结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珊;;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艺;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亟须建立预警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资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韦文周;浅谈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N];法治快报;2008年
3 记者 程霞 扶建邦;我市开展处置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演练[N];北海日报;2009年
4 桂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彭新云;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N];郴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鞠贵芹;切实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N];台州日报;2010年
6 王忠国 市委党校副教授;政府服务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N];铁岭日报;2010年
7 霍良臣 中国石化山西吕梁石油分公司政工办主任;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探索[N];科学导报;2011年
8 卫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李安文;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注意的问题[N];新乡日报;2006年
9 河北大学2006级MPA研究生 牛雪;浅析工业型城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N];消费日报;2009年
10 长子县委书记 张圣;浅谈如何有效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N];长治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自军;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周磊;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体行为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飞;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治中非政府组织参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王明珠;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马海明;新时期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丁龙;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陈筱斐;我国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现状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王培祥;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郭艳芝;群体性突发事件与信息传播[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树强;齐纸公司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邓灿;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法律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10 高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0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5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