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群体性事件”的新概念与新思维

发布时间:2017-08-29 06:04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的新概念与新思维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新标准 新概念 国家治理 新思维


【摘要】:目前"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得不引发重视的社会现象及理论课题。要有效地应对群体性事件,就必须采用有助于把握群体性事件本质特征的新标准,既要将群体性事件与理性化的法定权利集体表达活动相区分,又要与集体性的违法犯罪活动严格区别开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逻辑在于通过规模性群体行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达致促动政府积极行动以满足参与者权利需求的目的,因而在其不合理的形式下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内核。为此,应以新思维消解群体性事件及其秩序负效应,关键在于通过法治建构全新的治理体系、锻造高效能的治理能力,推动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型,重构一个通过法律规范权力、导入民意、保障民权的和谐秩序。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新标准 新概念 国家治理 新思维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法律解释的原理与方法体系”(项目编号:12FFX016)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青年团队项目)“走向大国的中国法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项目编号:IFYT12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利益分配不均衡、诉求表达不到位、正当权利不能得以维护的情形。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对抗性的集体活动而出现,在近些年来更是成为一种利益冲突的极端表现形式,在空间范围和时间频率方面都有日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海若;;群体性事件:从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张淑芳;;论公众诉求表达机制的法律建构[J];东方法学;2013年04期

3 杨静娴;;20世纪50年代刘少奇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魏治勋;;涉诉信访的“问题化”逻辑与治理之道[J];法学论坛;2011年01期

5 肖唐镖;;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概念、类型与性质辨析[J];人文杂志;2012年04期

6 刘晶晶;;国内外邻避现象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3年01期

7 魏治勋;;“善治”视野中的国家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J];法学论坛;2014年02期

8 李龙;;论协商民主——从哈贝马斯的“商谈论”说起[J];中国法学;2007年01期

9 魏治勋;;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建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沈荣华;;地方治理中的核心行动者[J];学习与探索;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理;;在控制与自由之间达致创新——读莱斯格教授的《思想的未来——网络社会中公共资源的命运》[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刘波;李映秋;;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流变与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梁刚;在游戏中改变世界——论网络文化是一种青年文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殷琦;;数字时代的社会分裂风险与报纸功能重塑[J];编辑之友;2011年11期

5 许哲;;网络暴力的心理学考察——浅析网络暴力主观入罪的可行性[J];才智;2010年14期

6 刘明;;互联网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7 阙天舒;;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勃兴与党群治理的构建[J];长白学刊;2012年02期

8 许小美;;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于春江;;论新自由主义与我国青年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贺佐成;;网络社会互动——一个基于结构与行为视角的文献综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健;;乡村传播中的群体极化及其转向[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齐卫平;陈朋;;网络公共论坛: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肖北庚;;论协商民主在行政决策机制中的引入[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何珊君;;关于社会管理格局和机制的创新[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殷琦;;数字时代的社会分裂风险与报纸功能重塑[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3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恩韶;网络舆论危机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6 范剑文;虚拟社区社会分层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王韧;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徐闻;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韩巍;新媒体背景下的政治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威;网络群体极化事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冷天虹;网络事件形成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张洁瑶;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嬗变及理性审视[D];东华大学;2010年

4 张娟;网络时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涛;个人寂寞时使用SNS类型网站寻求慰藉之动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岳佩;协商民主视角下中国公共项目听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芦丽琴;媒体舆论与司法进程互动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阮晨欢;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9 夏滨;体坛网网络体育视频现状和问题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刘杰;网络问政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2 黄岩;文锦;;邻避设施与邻避运动[J];城市问题;2010年12期

3 梁平;;“大调解”衔接机制的理论建构与实证探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杨明佳;制度移植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5 张敏;戴娟;;困惑与出路:转型期法院涉诉信访制度的理性探究[J];法律适用;2009年06期

6 章武生;;论我国大调解机制的构建——兼析大调解与ADR的关系[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7 魏治勋;;法的“规范性稀薄化”及其历史谱系[J];法学评论;2012年02期

8 彭浩;;涉诉信访中的民生问题:表现、原因与对策——对25件重大涉诉信访件的统计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9 孙洪坤;蒋涛;;涉诉信访问题探析[J];法治研究;2008年08期

10 曾海若;;群体性事件:从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于建嵘;[N];南方日报;2009年

2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向和;垃圾处理场的邻避效应及其社会冲突解决机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3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4 王鲁军;张闻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5 王锡锌;;从“管理”走向“参与”的转变[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6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7 王顺美;;提升公权力公信力与防范群体性事件是正向关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8 ;劳资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9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笑春;;重建信任: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所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系统升级[N];贵阳日报;2009年

2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3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5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7 董倍宏;我市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涉访群体性事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N];陇南日报;2008年

8 陈立雄;桂平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N];广西日报;2008年

9 王德聪;实现北京两会“零上访”目标[N];毕节日报;2008年

10 江玲玲 月航 李超;民革市委提出14条对策建议[N];常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韩峙;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群体性事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51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51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7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