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犯罪防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3:21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犯罪防控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弱势群体犯罪 原因 防控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动人口增长很快,社会阶层变化速度加快。据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通报,我国的弱势群体在近期将会达到3亿,而且人数仍在快速上涨。当一个人处于弱势时,社会地位使他们的政治地位,生活质量处在在一个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中,且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使他们非常沮丧,这最终把他们推向了犯罪的深渊。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团体,弱势群体犯罪有许多危害。首先,弱势群体犯罪导致刑事犯罪数量的上升,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其次,弱势群体犯罪以侵财产案件为主,严重损害治安状况,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第三,弱势群体犯罪现象正在蔓延加剧,,冲击社会道德。第四,弱势群体犯罪破坏的社会秩序,阻碍了社会控制力。 为了从根本上对弱势群体犯罪进行根治,我们就必须正确的定义它,并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犯罪的一系列原因。 本文主要讨论了三个方面:本文开始篇幅主要是通过弱势群体的特征等因素总结出该种犯罪的形成原因。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根据第一部分的论述,揭示当前的社会原因对弱势犯罪的影响,并指出,当社会原因与个体原因共同作用时,容易导致犯罪。第三部分:要想根除弱势群体犯罪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保护。根据弱势群体犯罪的相关特征,文章最终总结出解决这种犯罪的最终方案是加强对他们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他们的保护应该提升到法律层面,以及教育辅导,心理矫正等层面上来。 我相信,弱势群体犯罪是我们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不可避免的产物。我们不但不能逃避他们,而且应该主动的认识他,主动的想办法去解决它。我们要向解决弱势群体犯罪,就必须采取立法保护,动员社会力量,加强教育培训投入等各方面的措施,只有打出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我们才能遏制住弱势群体增长的势头,并最终消除弱势群体犯罪。
【关键词】:弱势群体犯罪 原因 防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7.6
【目录】:
  • 目录4-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8
  • 1.2 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现状8-10
  •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10-12
  • 1.3.1 研究目标10
  • 1.3.2 研究内容10
  • 1.3.3 解决的主要问题10
  • 1.3.4 研究方法10-11
  • 1.3.5 创新之处11-12
  • 第2章 弱势群体的定义及其犯罪特点12-18
  • 2.1 弱势群体的定义、类型及特点12-13
  • 2.1.1 弱势群体的概念12
  • 2.1.2 弱势群体的类型12-13
  • 2.1.3 弱势群体的特点13
  • 2.2 弱势群体犯罪的特点13-18
  • 2.2.1 弱势群体犯罪特点论述13-15
  • 2.2.2 弱势群体犯罪特点分讲15-18
  • 第3章 中国目前阶段弱势群体犯罪成因概述18-25
  • 3.1 弱势群体犯罪社会因素18-21
  • 3.1.1 体制配置不公18-19
  • 3.1.2 道德伦理水准下降19
  • 3.1.3 社会管理秩序失去控制19-20
  • 3.1.4 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文化20-21
  • 3.1.5 良莠不齐的环境影响21
  • 3.2 弱势群体犯罪个体成因21-25
  • 3.2.1 个体质量不符合社会需求21-22
  • 3.2.2 心态封闭偏狭22
  • 3.2.3 被掠夺感而引发的心态失衡22-23
  • 3.2.4 不正确的价值观23
  • 3.2.5 生理需要受阻23-25
  • 第4章 弱势群体犯罪防控对策25-40
  • 4.1 加强法律方面的帮扶25-30
  • 4.1.1 加强立法方面的帮扶25-27
  • 4.1.2 加强司法方面的帮扶27-30
  • 4.1.3 加强执法方面的帮扶30
  • 4.2 健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30-34
  • 4.2.1 制定有效的就业帮扶政策,扩大他们的就业范围30-31
  • 4.2.2 健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制31-32
  • 4.2.3 培育社会救助理念,消除歧视32-34
  • 4.3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文化方面、教育方面及心理方面的监督控制34-40
  • 4.3.1 注重各种文化熏陶34-36
  • 4.3.2 注重教育培训36-38
  • 4.3.3 注重心理矫正及优化38-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云;对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深层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冯彦君;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J];当代法学;2005年04期

3 谭献民,毛维军;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万筱萍;民工犯罪原因及其预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何鸿雁;;论社会弱势群体犯罪的预防[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6 欧恒波;;农村地区留守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7期

7 王志强;对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状态的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高学全;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谭献民,毛维军;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支点[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3期

10 王英民;社会政策与犯罪[J];甘肃农业;2005年10期



本文编号:782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82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