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资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4:36
本文关键词: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资格研究
【摘要】:在整个刑事诉讼进程中,测谎常常从侦查阶段到审判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及证明力问题却一直受到各界关注,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反对派的学者从测谎的科学性、结论的准确率、是否具有证据“三性”、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冲突、甚至拿实践中出现的冤假错案来质疑测谎结论的证据化。本文针对学界对测谎结论证据化提出的上述质疑,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出了测谎结论具有证据资格的理论观点。在其科学性上,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测谎已经具备成熟的心理学、生理学依据;在结论的准确率上,测谎技术本身可参考的生理参量越来越精细,而且100%准确的证据是不存在的,只要达到高度盖然性就不能完全否认其证据价值;而测谎科学的理论基础、测试过程的客观性、与案件的实质联系与证明价值、符合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含义的重新界定等都表明测谎结论的证据特性;测谎并不是对被测人的强迫性供述,所以不违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而冤假错案的发生也并非由于测谎技术本身,最后结合科技证据合法化在我国的迫切的现实需要,突出测谎结论证据化的重要性。在测谎结论证据化的实现路径上,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测谎结论证据观,其次要在立法上保障测谎结论的理性运用,最后要在技术上保障测谎实施的硬件条件。
【关键词】:刑事诉讼 测谎结论 证据资格 鉴定意见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18.5;D925.2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6
- 一、研究目的及意10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三、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一章 测谎概述16-26
- 第一节 测谎技术16-19
- 一、 基本概念16-17
- 二、 测谎的基本原理17-18
- 三、 影响测谎结论准确性的几个问题18-19
- 第二节 测谎在我国的发展19-21
- 一、 近现代测谎技术的发展19-20
- 二、 测谎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20-21
- 第三节 学界对测谎结论证据资格的几点质疑21-26
- 一、 测谎技术的科学性21
- 二、 测谎结论的准确性21-22
- 三、 测谎结论的证据特性22-23
- 四、 测谎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23-24
- 五、 测谎与冤假错案24-26
- 第二章 测谎结论能否证据化的分析26-42
- 第一节 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26-34
- 一、 测谎结论有其科学依据26-27
- 二、 测谎结论的准确性有保证27-29
- 三、 测谎结论具有证据“三性”29-32
- 四、 测谎不违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32-33
- 五、 冤假错案的发生并非由于测谎技术本身33-34
- 第二节 以测谎结论为代表的科技证据合法化的现实需要34-38
- 一、 科技证据的诉讼价值34-35
- 二、 科技证据合法化的现实需要35-36
- 三、 测谎结论证据合法化的现实需要36-37
- 四、 测谎结论证据化符合世界潮流37-38
- 第三节 测谎结论可定性为鉴定意见38-42
- 一、 测谎结论与法定证据形式38-39
- 二、 测谎结论属于鉴定意见39-42
- 第三章 测谎结论证据化的实现路径42-54
-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测谎结论证据观42-44
- 一、 全面认识测谎结论的作用42-43
- 二、 遵循鉴定意见使用规则43-44
- 第二节 立法层面保障测谎结论的理性运用44-50
- 一、 明确测谎结论的补强证据资格44-45
- 二、 建立违法或不适合的测谎结论排除规则45-46
- 三、 测谎结论证明力自由评判规则46
- 四、 构建完善的测谎程序46-49
- 五、 对测谎主体的规范49-50
- 第三节 技术层面保障测谎实施的硬件条件50-54
- 一、 加强测谎技术本身研究51
- 二、 加强测谎人员专业技能培训51-52
- 三、 加强测试环境及设施建设52-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林林;;关于测谎结论的思考——以完善我国测谎证据制度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06年01期
2 杨旺年;关于测谎及其结论的争议与评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陈瑞华;;证据的概念与法定种类[J];法律适用;2012年01期
4 陈卫东;简乐伟;;测谎结论的证据问题研究[J];证据科学;2010年01期
5 陈学权;;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测谎权[J];证据科学;2012年01期
6 郭华;;刑事鉴定制度修改的背景、争议及解读[J];证据科学;2012年02期
7 宋英辉;关于测谎证据有关问题的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8 陈瑞华;;论被告人口供规则[J];法学杂志;2012年06期
9 王戬;论测谎证据[J];法学;2000年11期
10 武伯欣;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789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8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