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5:36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问题研究
【摘要】:现在世界经济正进入大萧条时期,世界各国普遍出现经济发展迟缓或者倒退的现象。虽然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保持在高位,但是“中产阶级陷阱”也在一步步向我们逼近。尽管我国已经出现经济发展趋势下滑的迹象,但我国地广人多,资源保有量和消费能力,完全有能力实现内部循环发展。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是我国经济未来保持持续发展主要动力。但是,在农村地区不断向城镇化发展的时候,各种犯罪行为像顽疾一样,阻碍着我国经济模式改造的进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由传统轻工业向旅游、商贸转型的一座标本性城市。在当今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下,牡丹江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努力发展前行,而发展的一向重点就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但因为历史原因以及不同区域内部、外部的基础条件不同,牡丹江地区农村城镇化前进的脚步也有快有慢。这也为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提供了一个立体、小巧的模型。本文从犯罪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角度出发,探究已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例和数据相结合,系统阐述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着重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的发展的内在规律,从根本上揭示牡丹江市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农村犯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的理论基础;二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的成因和发展规律;三是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的因素;四是防治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的策略;五是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问题的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的实质和特点,找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创新城镇化进程中防治农村犯罪的方法,为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社会治安管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本文进一步完善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防治犯罪问题理论,进一步总结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的构件和特点,进一步创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的工作模式。本文探索切实可行的防治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的基本路径,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对策方法,从而维护良好的农村治安环境,使之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为有效地防治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工作方法支持。可以说,研究牡丹江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犯罪这一课题,对我国农村政权的稳固长久,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和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 农村犯罪 管理 预防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1;D91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4.1 研究内容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16-17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7-20
- 2.1 相关概念界定17-18
- 2.1.1 城镇化17
- 2.1.2 农村犯罪17-18
- 2.2 理论基础18-20
- 2.2.1 人格结构失调理论18-19
- 2.2.2 犯罪预防二元模式19-20
- 第3章 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的现状20-33
- 3.1 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的总体情况20-25
- 3.1.1 农村犯罪现状及趋势20-22
- 3.1.2 农村地区犯罪主体的分类22-23
- 3.1.3 产生农村犯罪的动机23-24
- 3.1.4 农村犯罪造成的危害24-25
- 3.2 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的主要类型25-28
- 3.2.1 冲动类犯罪25-26
- 3.2.2 侵财类犯罪26-27
- 3.2.3 侵权类犯罪27
- 3.2.4 衍生类犯罪27-28
- 3.3 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的特点28-33
- 3.3.1 新型犯罪与传统犯罪并存28-29
- 3.3.2 犯罪主体年轻化趋势明显29-31
- 3.3.3 财产犯罪与农村城镇化进程同步增长31-32
- 3.3.4 犯罪类型随季节变化呈成周期性变动32-33
- 第4章 城镇化进程中导致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的因素分析33-39
- 4.1 影响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的外在因素33-36
- 4.1.1 土地性质变迁引发的产权纠纷33-34
- 4.1.2 经济条件差异吸引犯罪人觊觎34
- 4.1.3 防范手段滞后降低了犯罪成本34-35
- 4.1.4 流动人口增多带来了治安变数35-36
- 4.2 影响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的内在因素36-39
- 4.2.1 封建思想浓厚36
- 4.2.2 法律意识淡薄36-37
- 4.2.3 防范意识较弱37
- 4.2.4 知识储备偏少37-39
- 第5章 城镇化进程中牡丹江地区农村犯罪的预防和治理39-46
- 5.1 预防和治理农村犯罪的必要性39-41
- 5.1.1 防治农村犯罪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39-40
- 5.1.2 防治农村犯罪对农村城镇化的影响40-41
- 5.2 预防和治理农村犯罪的有利条件41-42
- 5.2.1 亲情、乡情浓厚,易于沟通交流41
- 5.2.2 思想较为质朴,易被发展为治安积极分子41
- 5.2.3 农村犯罪易发生地较集中,便于重点防控41-42
- 5.3 预防和治理农村犯罪的对策42-46
- 5.3.1 公平、公正执法,提升政府执法公信力42
- 5.3.2 以案说法,开展普法宣传42-43
- 5.3.3 加强重点区域技防基础建设43-44
- 5.3.4 针对性地选择治安分子44
- 5.3.5 建立预警通报机制44-45
- 5.3.6 创新警务管理制度45-46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鹏;程春梅;;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20期
2 王晓慧;;非法集资处置程序中债权人的弱势地位[J];法制与经济;2016年10期
3 王峥;许静文;;论新形势下侦查讯问应当统筹兼顾的工作关系[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高晶;论刑侦队伍的建设[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789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8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