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袭击事件的社会结构分析
本文关键词:校园袭击事件的社会结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反社会攻击行为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 社会结构 挫折攻击理论
【摘要】:2010年连发的五起校园袭击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对此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诸多的分析可分为微观的个体主义取向和宏观的整体主义两种取向,前者以人格心理学的视角为代表,后者则以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视角为代表。但这两种视角在解释我国当前校园袭击案之类的反社会行为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引入挫折攻击分析框架,整合微观和宏观两种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性的理论解释。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反社会攻击行为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 社会结构 挫折攻击理论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曾经,校园袭击案多见诸于西方社会。但近年来,我国类似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特别2010年连续发生的五起校园袭击案。这些事件都是校外人员对未成年学生造成大规模的致命伤害,由此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一致谴责。对于中国当代社会而言,这些事件与我们以前所了解的群体性侵害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辉;从文化冲突的视角解读农民工犯罪问题[J];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张宝义,宋严;天津市农民工犯罪人口的社会结构特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S1期
3 宋践;试论当代我国社会结构与侵财犯罪[J];江海学刊;2000年06期
4 郭太生;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保安业的发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韩笑莲;王广郊;;社会失范理论——浅析迪尔凯姆和默顿的犯罪学思想[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6 易军;;妇女拐卖的社会结构性原因分析——兼论法律控制失效下的标本兼治[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尚金萍;;女性犯罪增多的性别视角探析[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金;;“户籍制”——城市化的最大障碍[J];江海纵横;2000年02期
9 李晓萍;论犯罪的社会控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10 宋践;论社会分化与犯罪——兼评社会结构转型理论和二种犯罪成因说[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萌;张艳龙;;论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以犯罪学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陈武;;加入WTO对中国犯罪趋势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徐向群;傅跃建;;入世后中国社会犯罪态势的变化及刑事政策的调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张小虎;;犯罪行为的化解阻断模式论——兼谈违法成本对犯罪行为之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廖荣辉;;当前农民工犯罪若干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晓明;;阶层分化与犯罪态势[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云涛;宋伟卫;;职务犯罪预防略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井翠翠;;抢劫抢夺型犯罪的流动性观察与反思[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陈晓明;;阶层分化与犯罪态势[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10 张远煌;姚兵;;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莫洪宪;前瞻:学科发展壮大新阶段[N];检察日报;2008年
2 张继平;“学生官”的警营文化冲突及解决办法[N];北方法制报;2007年
3 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 能秉元;戴蒙的后见之智与大前的先见之明[N];中国经营报;2007年
4 松原市公安局副局长、保安协会会长 鞠洪军;严格规范管理 拓展保安业务[N];北方法制报;2006年
5 冬欣;农民工问题根源在于户籍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陈祥健;推进“平安福建”建设[N];福建日报;2006年
7 田宝忠;平安是和谐之基和谐是稳定之源[N];甘肃日报;2007年
8 黄南州公安局副局长 王勇;提高“三个认识”做好公安工作[N];黄南报;2006年
9 陈溪光邋张建成;义乌五大举措推进平安创建[N];金华日报;2007年
10 樊世文;赣榆驻村民警兼村团支书[N];人民公安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辉;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冲突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高学军;试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户籍制度的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杨春梅;转型期的大学生犯罪与社会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张明杰;群体理论视角下整体犯罪现象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狄梁;论社会转型时期公安派出所的控制功能转换[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陈克伟;断代式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李爽民;第三方力量参与的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新模式探索[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沈茂炜;化解群访事件 构建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5年
9 邓国林;我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违法犯罪与社会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石洪波;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探析[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96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9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