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演变及治理

发布时间:2017-09-06 18:47

  本文关键词: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演变及治理


  更多相关文章: 非直接利益 群体性事件 治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仍处于转型期的攻坚阶段,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的矛盾及不稳定因素也随即涌现,使得随其衍生而来的社会冲突更为剧烈、发展过程更为复杂,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力也更为广泛。特别是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频繁爆发,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成为现阶段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为主题进行研究,分析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的区别,界定两者的概念及其各有不同的特点。如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事件原因难预测性、事件规模的不可控、爆发力及破坏力强、群体诉求不明确、无组织性等特点,既发现了它与群体性事件的不同之处,同时也看到了它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隐患,故减少或防止此类特殊型群体性事件具有极其重大的研究价值。根据其理论基础的不断研究,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过程表现出社会结构失衡、情感基础产生、触发事件产生、群体有效动员、冲突升级、事件失控、事件平息等七个阶段,从其演变路径可看出其事件的爆发动因极为复杂,且原先的社会矛盾在多重作用的合力下不断地升级或衍生出新的社会矛盾。其后,本文又从社会、政治、媒体、参与者心理等四个角度对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其成因,提出了针对政府、媒体、群众角度的对应策略,为今后防治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非直接利益 群体性事件 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选题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10-14
  • 1.3.1 国内研究述评10-13
  • 1.3.2 国外研究述评13-14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4
  •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14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14
  • 1.5 本文的创新点14-16
  • 第2章 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概述16-25
  • 2.1 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分类及特点16-19
  • 2.1.1 群体性事件的定义16-17
  • 2.1.2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17
  • 2.1.3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7-19
  • 2.2 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界定19-22
  • 2.2.1 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9
  • 2.2.2 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9-22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22-25
  • 2.3.1 社会失范理论22
  • 2.3.2 价值累加理论22-23
  • 2.3.3 群体心理理论23-24
  • 2.3.4 社会燃烧理论24-25
  • 第3章 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过程25-31
  • 3.1 社会结构失衡阶段25-26
  • 3.2 情感基础产生阶段26
  • 3.3 触发事件产生阶段26-27
  • 3.4 群体有效动员阶段27-28
  • 3.5 冲突升级阶段28-29
  • 3.6 事件失控阶段29
  • 3.7 事件平息阶段29-31
  • 第4章 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31-40
  • 4.1 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成因31-32
  • 4.1.1 利益分配失衡的社会背景31-32
  • 4.1.2 社会群体的分层化32
  • 4.2 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原因32-35
  • 4.2.1 官民沟通渠道的不完善32-33
  • 4.2.2 政府治理机制的匮乏33
  • 4.2.3 政治环境中存在的不良风气33-35
  • 4.3 参与主体的心理原因35-37
  • 4.3.1 怨恨心理35
  • 4.3.2 群体认同心理35-36
  • 4.3.3 法不责众心理36-37
  • 4.4 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媒体原因37-40
  • 4.4.1 媒体体制的特殊性37
  • 4.4.2 媒体的公信力不足37-38
  • 4.4.3 新媒体的助力作用38-40
  • 第5章 应对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对策40-48
  • 5.1 政府治理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三个有效对策40-43
  • 5.1.1 改变政府的“官本位”观念40
  • 5.1.2 完善政府的管理机制体系40-42
  • 5.1.3 注重事件应对管理机制42-43
  • 5.2 完善媒体化解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43-45
  • 5.2.1 严格遵循新闻播报原则43-44
  • 5.2.2 切实掌握舆论调控周期44-45
  • 5.2.3 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45
  • 5.3 促进群众和谐为防范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打基础45-48
  • 5.3.1 努力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45-46
  • 5.3.2 构建健康的民众心理建设46-47
  • 5.3.3 积极组建合法的民间组织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民安;慎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J];领导科学;2000年04期

2 刘忠良;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J];领导科学;2000年09期

3 王昭耀;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9期

4 齐岩兴,方芳;浙江省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戴纲;“新化西河群体性事件”个案分析及反思[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周忠伟,叶松;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龙庆相;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宋昭君,曹扎根,李颖忠;强化信息收集 切实把握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J];公安研究;2000年05期

9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10 王大明;正确处理和预防群体性事件[J];求是;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陈海泉;;浅谈海警部队如何正确处置海上群体性事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港区、渡口船舶航行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3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v,

本文编号:804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804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9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