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性侵害或施虐系列杀人犯罪人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3 20:31

  本文关键词:性侵害或施虐系列杀人犯罪人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系列杀人 性侵害 施虐 犯罪人特征


【摘要】: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34例以性侵或施虐为特征的系列杀人案件的统计分析,发现样本中的犯罪人在案件特征方面有如下特征:每一个犯罪人在案件特征上都有自己的一致性特点,接近被害人的方式多样化,作案手段群集化,异常行为发生比例高,犯罪人侵害的被害人主要是目标下的陌生人。就犯罪人特征而言,高发年龄集中于27~36岁,犯罪人文化程度偏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较多犯罪人有过婚姻关系,有前科经历的比例较高,犯罪人更多具有内向、偏执、自卑等特征。对此类案件的侦查,主要途径包括通过技术手段查找以及通过犯罪人行为特征的一致性串并案件等。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关键词】系列杀人 性侵害 施虐 犯罪人特征
【基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3年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侦查中的行为科学方法与技术应用研究”子项目“系列杀人犯罪人行为特征分析”研究成果(2013SK06-2)
【分类号】:D917.9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杨新海、黄勇、赵志红等系列杀人案件的侦破及媒体的相关报道,伴随性侵害的系列杀人案件在中国也如同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样,成为大众关注的一种犯罪现象。对系列杀人犯罪人个体特征的分析(criminal profiling,又译为犯罪心理画像)方法,也随着美国电影《沉默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桂芬;;故意杀人案件中表达性犯罪动机的分析及运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赵桂芬,郝宏奎;性变态系列杀人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征[J];公安研究;2002年01期

3 刘旭华;;系列强奸杀人犯罪人行为心理轨迹分析[J];公安研究;2011年10期

4 李玫瑾;黄勇变态杀人心理剖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吴秋玫;;系列杀人犯罪的成因与惩治对策[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宋胜尊;李向玉;;对三十例残害女性系列杀人案的实证分析[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王海燕;;两类性变态及其与性变态系列杀人犯罪的关系[J];政法学刊;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立勇;;犯罪惯技和标记行为的侦查辨析及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郑立勇;;心理画像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陈谦信;;刑事科学各要素视野中的被害人学研究的意义[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贾治辉;;物证鉴定结论系统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5 郑昊璐;;系列杀手成因剖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6 李玫瑾;;变态犯罪中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辨析[J];法治研究;2012年06期

7 樊家林;;论侦查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演绎[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任克勤;艾明;;犯罪人标记行为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赵桂芬;;侦查活动中作案时间分析的心理学原理与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魏红征;;论科技与法律归责——以神经纳米技术为例[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永军;绩效考核公平感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婷婷;变态人格犯罪的侦查讯问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司伟;调查访问在现代刑事侦查中的运用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邓宇宏;未成年人犯罪侦查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邢雷雷;犯罪心理画像及其本土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冯琦媛;变态人格控制下的杀人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戴明月;中国传统变态心理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子龙;论侦查视角下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黄峥;命案被害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胡安瑞;犯罪动机的刑法学初步展开[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童进军;变态杀人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对策[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青松,崔彦,朴大燮;罕见恋发杀人案法医学鉴定[J];法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2 康杰,张平;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双重人格犯罪心理剖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1期

3 李玫瑾;;双重人格犯罪的心理解析——山西阳泉系列变态杀人案主犯的犯罪心理分析[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4 赵桂芬,郝宏奎;性变态系列杀人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征[J];公安研究;2002年01期

5 郝宏奎;杀人犯罪动机的系统推断[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薄世杰;系列杀人案件及其侦破[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汪茜,熊英,向群;变态杀人案件的十大特点[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张继伟;论黄色文化与青少年性犯罪[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吴宗宪;国外系列杀人案件研究概述[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10 李堕 ,孙展;贫穷的驻马店 沉默的平舆[J];新闻周刊;2003年4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伟;;春暖花开,小心色狼出没![J];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09年05期

2 王大伟;;女生慎防性侵犯[J];生命与灾害;2011年08期

3 陈弘道,张蛲庆;精神发育迟滞与性侵害[J];上海精神医学;1995年02期

4 姚旺;裴静云;;女性精神发育迟滞被性侵害案52例司法鉴定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14期

5 彭超英;薛润萍;那龙;王斌红;刘存仙;孔爱萍;程淑红;丁志奇;;男性精神障碍者性侵害案例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6 杜雪梅;;关注留守女童性侵害问题[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谭常赞;李炬英;李方标;;女性精神障碍45例被性侵害案例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1期

8 姚建龙;颜湘颖;;校园性侵害的现状与抗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3期

9 余荣军,韩江鸿,方俊邦,徐永城;浅析性侵犯案中男性受害者[J];中国性科学;2005年09期

10 王俊杰;曹莉萍;郭扬波;陈瑞珍;王旭荣;林振强;林勇;范碧霞;;广州地区女性精神障碍者被性侵害案鉴定特点分析[J];广州医药;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立;;未成年学生频遭性侵害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2 曹延筠;;89例女性性侵害案件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刘双臣;吉中孚;徐红平;宋建成;罗小年;;精神疾病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鉴定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金泽刚;;侵害未成年学生的性犯罪案件的犯罪学思考——以教师奸淫、猥亵未成年女学生案为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王飞燕;胡泽卿;;女性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的评定及相关问题[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杜雄柏;;严惩教师违法犯罪为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徐卫东;李长征;卢红讯;;多处致命伤先后顺序认定1例[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8 丁万涛;郭辉;;精神发育迟滞397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分析[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李万水;胡兰;陈松;邱宁;;中国汉族人群10个Y染色体STR单倍型[A];第二届全国法医DNA检验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10 胡纪念;;精神发育迟滞295例司法鉴定分析[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省万年县人民法院 黄正光;“四步棋”遏制校园犯罪[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刘英;守护女孩之要勇敢地大声说“不”[N];河北农民报;2011年

3 薛专邋陈璇 陈晓庆;农村智障女遭性侵害现象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何小龙;青少年犯罪率上升不容忽视[N];平凉日报;2009年

5 中华女子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张荣丽;被拐双胞胎案数个问题尚待明确[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邹强;美“安珀警戒”网络助力儿童“打拐”[N];法制日报;2011年

7 宁公宣;南京尝到夯实刑侦基础的甜头[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刘见;女生外出求职应加强自我防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宗原如;周林:发疯破案因爱恨[N];成都日报;2007年

10 兰州市公安局 席军;“两抢一盗”犯罪的成因及预防[N];甘肃法制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韬;我国女性受害人犯罪的预防[D];南昌大学;2007年

2 鲍军;关于深圳福田警方卖淫女示众处理案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村;家庭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及其预防[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朱严谨;性犯罪的特征与防治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曾庆纲;简论性犯罪被害人[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涂仁菊;开县农村留守儿童遭受犯罪侵害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佩嵘;老年人性犯罪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5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845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3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