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塑造人民警察形象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13:10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塑造人民警察形象的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思想政治教育 警察 警察形象塑造 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其中的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对警察形象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人类社会处在一个巨变时代,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信息化,国际间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碰撞。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给警察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并轰动全国的案件不断发生,部分群众对公安机关和警察的印象和认识,主要体现在对警察的不信任、对警察的不支持对社会治安的不参与、对警察工作的不满意。人民警察形象的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就非常重视人民警察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世纪,中国警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警察的公信力的塑造以及警察形象的全面提升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当代社会的警察形象危机展开的。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交代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而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国内的研究大多是问题——对策性研究思路,对警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群体命题缺乏关注,国外的研究方面目前对警察形象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没有综合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在研究的测量上大多采用标准量表,没有针对警察这一更加聚焦的群体进行修正。在提出的政策建议方面,目前国外的学者研究大多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警察形象的危机产生于警察自身的心理倦怠和警察素质的低下,所以非常注重警察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接下来交代了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人民警察形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结果分析。在这一部分,通过150人问卷调查,发现警察形象危机的表现主要为:警察破案率不高群众安全感不强;一些民警存在执法不严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一些民警特权思想严重、作风不实;警力配置不足,联防人员、协警过多;舆论出现偏差,负面炒作严重引起的警察形象危机。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导向缺失;业务素质提升不足;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第三章主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对重塑人民警察形象的重要作用。在个体层面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民警察价值观的塑造;群体层面上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对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作用;社会层面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对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作用。第四章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民警察形象的对策,首先应该规范学习制度,其次应该扩展学习内容,确保符合干警实际需求,最后应该创新学习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时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警察 警察形象塑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1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 本题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14-15
  • 1.3.1 本题研究的方法14
  • 1.3.2 本题研究的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对警察形象塑造的重要性15-19
  • 2.1 警察形象的概念界定15-16
  • 2.2 个体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民警察价值观的塑造16-17
  • 2.2.1 提高单警价值观是提高全警素质的关键16-17
  • 2.2.2 提高单警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群众路线开展。17
  • 2.3 群体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对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作用17-18
  • 2.4 社会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对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作用18-19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民警察形象的重要作用19-31
  • 3.1 警察形象危机的表现19-26
  • 3.1.1 警察破案率不高群众安全感不强19-21
  • 3.1.2 一些民警存在执法不严带来很大负面影响21-22
  • 3.1.3 一些民警特权思想严重、作风不实22-23
  • 3.1.4 警力配置不足,联防人员、协警过多23-25
  • 3.1.5 舆论出现偏差,负面炒作严重引起的警察形象危机25-26
  • 3.2 警察形象危机原因分析26-31
  • 3.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不完善26-27
  • 3.2.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洞化,缺乏针对性27-28
  • 3.2.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28
  • 3.2.4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配备薄弱28-29
  • 3.2.5 我国警察组织管理体制落后29
  • 3.2.6 警察职业道德缺失29-31
  • 第四章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民警察形象的对策31-39
  • 4.1 规范学习制度31-34
  • 4.1.1 制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31-34
  • 4.1.2 由各级机关副职领导专门负责,,确保实施34
  • 4.2 扩展学习内容,确保符合干警实际需求34-36
  • 4.2.1 重视核心价值观学习34-35
  • 4.2.2 注重警察为民服务学习35-36
  • 4.2.3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36
  • 4.3 创新学习方法,增强教育活动实效性36-39
  • 4.3.1 榜样示范法为基础、理论教育法为核心36-37
  • 4.3.2 扩展教育形式,促进自我学习37-39
  •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局限39-41
  • 5.1 研究结论39
  • 5.2 研究局限39-41
  • 附件:警察形象社会认知调查问卷41-43
  • 参考文献43-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中浩,郭艳梅,宋凯峰;警察形象的哲学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2 胡雁;关于影响警察形象若干因素的分析[J];公安教育;2004年11期

3 李建明,李建强;论大众媒介与警察形象[J];公安教育;2005年10期

4 黄德林,吕云芸;警察形象及其质量管理体系简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林中浩;;警察形象的文化内涵[J];中国市场;2006年31期

6 赵志友;;警察廉政宣言利于重塑警察形象[J];人民公安;2006年21期

7 黎璐玮;;警察形象危机的媒体公共关系策略[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麦尔丹;;关于警察形象建设的探讨[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8期

9 吕艳杰;;组织行为学在公安队伍建设中的应用——浅谈警察文化与塑造、提升警察形象的关系[J];人口与经济;2008年S1期

10 潘晶安;王晓文;王玉叶;史荣华;罗杰;;警察形象危机事件的传播噪音和控制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竹;;关于新时期警察形象建设战略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飞(作者系江西省兴国县公安局民警);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性[N];人民公安报;2002年

2 孙娟;从心理学角度谈完善警察形象[N];人民公安报;2002年

3 刘敬炜;统一外观是警察形象建设的重要环节[N];人民公安报;2007年

4 冯武勇;在美国,护士最受尊敬,警察形象不错[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公正执法:警察形象的核心[N];工人日报;2011年

6 记者 郭熠;服务大局树新时期人民警察形象[N];滨海时报;2011年

7 王淑慧;警察形象“行销”的策略研究[N];人民公安报;2006年

8 朱虎 张艳;淄博卡通警察亮相[N];人民公安报;2009年

9 张昭端 作者系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论警察形象形成与公众评价机制[N];人民公安报;2002年

10 记者 孙学武;一诺千金 树警察形象[N];人民公安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昱彤;警察形象危机问题的社会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进;警察形象危机及防治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熊艳;试析我国新闻媒体中的警察形象[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傅小顺;警察形象营销式塑造[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宋晓宁;我国警察形象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林士杰;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塑造人民警察形象的策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6 刘宏波;新时期我国警察形象定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蔡翠;新时期警察形象建设[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科;论广东增城市警察形象建设的现状及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夏斌;涉警突发事件引发的警察形象危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葛杰;新媒体对警察形象传播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900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900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f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