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3:34

  本文关键词: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州新区 青少年 犯罪 社区矫正


【摘要】:目前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成为困扰着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这一问题不仅危及社会的稳定及和谐秩序的构建,而且严重影响了国家对青少年发展各项政策的实施与实现。青少年是一类特殊群体,这是因为他们年龄结构决定了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青少年的权益保障工作正逐步为人们所重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针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保护,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地修正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以金州新区为视角,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针对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金州新区经济社会文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着眼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违法犯罪青少年作为目标群体,把改进完善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工作作为本论文的研究目标。通过对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理论、双因素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等的学习,论述了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现状,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偏差,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市青少年犯罪群体社区矫正工作的长处,为更好的完善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群体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健全法律机制、规范工作标准、增加矫正项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畅想和建议。
【关键词】:金州新区 青少年 犯罪 社区矫正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9.5;D9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1
  •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9
  • 1.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1
  • 1.2 相关概念解释11-12
  • 1.2.1 青少年11
  • 1.2.2 青少年犯罪11
  • 1.2.3 社区矫正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15-16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6-18
  • 1.4.1 研究内容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4.3 技术路线图16-18
  • 2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现状分析18-29
  • 2.1 金州新区社区矫正发展历程18
  • 2.2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情况与分析18-22
  • 2.2.1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情况18-20
  • 2.2.2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20-22
  • 2.3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现状及取得的成效22-25
  • 2.3.1 金州新区社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者情况22
  • 2.3.2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的做法及成功案例22-25
  • 2.4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25-27
  • 2.4.1 法律依据不充分25
  • 2.4.2 尚未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25-26
  • 2.4.3 青少年社区矫正项目针对性不强26
  • 2.4.4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者人员配备不齐全26-27
  • 2.5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7-29
  • 2.5.1 立法滞后27
  • 2.5.2 各部门分工协作不到位27
  • 2.5.3 矫正手段单一,工作机制不健全27
  • 2.5.4 财政支持不够27-29
  • 3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方案设计29-39
  • 3.1 理论基础29-31
  • 3.1.1 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理论29
  • 3.1.2 双因素理论29-30
  • 3.1.3 社会控制理论30-31
  • 3.2 改进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1-33
  • 3.2.1 改进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31-32
  • 3.2.2 改进的目标32-33
  • 3.2.3 改进的框架33
  • 3.3 国内外先进做法借鉴33-39
  • 3.3.1 国内实践33-35
  • 3.3.2 国外先进做法35-37
  • 3.3.3 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工作特点37-39
  • 4 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的改进对策39-47
  • 4.1 完善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机制39-40
  • 4.1.1 完善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规章39
  • 4.1.2 建立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配套机制39-40
  • 4.2 建立青少年社区矫正专门机构40-41
  • 4.2.1 成立金州新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办公室41
  • 4.2.2 建立专门的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队伍41
  • 4.3 建立完善的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项目41-45
  • 4.3.1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项目的特点42-43
  • 4.3.2 完善对青少年犯罪者的心理、家庭、学校教育等矫正项目43-45
  • 4.4 加大社会力量在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中的作用45-47
  • 4.4.1 增加社区志愿者的招募45-46
  • 4.4.2 发挥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46-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防止青少年犯罪要过五关[J];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01期

2 马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 高中建;开放·流动·控制——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动态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4 张千山;试论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5 丛梅;防患未然与亡羊补牢——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动机分析及其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6 李府仙,狄小华;文身与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00年04期

7 孙淑敏;当代美国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8期

8 杨征;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1期

9 李府仙,狄小华;文身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1期

10 固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锐利武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建龙;;远离辉煌的繁荣: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韩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青少年网络危机及其应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刘宝山;;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与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王志红;;网络的负面作用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9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方继民;傅强;;青少年侵财型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探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防止青少年沉迷上网聊天[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2 刘茜;着力强化青少年法律意识[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初级中学 徐倩;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N];法治快报;2007年

4 ;汉中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N];汉中日报;2007年

5 罗会银;我市大力推进青少年“免疫工程”[N];九江日报;2007年

6 田晓芳 作者单位:宁县人民政府;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N];陇东报;2007年

7 徐爱东;影响青少年犯罪四大主因[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袁一多 谢建平 记者  陶婧;真情关爱 当好青少年“保护神”[N];南昌日报;2007年

9 宋广玉;青少年犯罪六成源于“无所事事”[N];南京日报;2006年

10 童小军;美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任之;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青少年犯罪研究与立法设计[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全波;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瑞;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及预防[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豪杰;互联网络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防治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伟;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6 拉巴;拉萨市青少年犯罪状态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董晶;当前中国青少年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玉;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德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文繁;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状况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11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911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