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型杀人犯罪行为形成机制研究——药家鑫故意杀人犯罪行为的个案分析
本文关键词:应激型杀人犯罪行为形成机制研究——药家鑫故意杀人犯罪行为的个案分析
【摘要】:药家鑫故意杀人行为是一种应激型行为,是行为人在特殊情境下应激反应的结果,其行为无预谋,具有突发性故意等特征。应激型杀人犯罪行为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行为能力的个体在应激情境下实施的突发性杀人行为,是在应激情境下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类犯罪的前提是犯罪行为人处于应激状态,由行为人的心理缺陷和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共同导致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预谋杀人犯罪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应当属于宽的范围。可以从开展针对应激源的情境预防和加强个体心理抚育的角度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对于此类犯罪人可采用情绪控制训练、角色扮演训练等方法进行矫治。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关键词】: 应激型杀人 犯罪行为 形成机制 个案研究
【基金】:2012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药家鑫事件引起的教育反思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JSZ2012ZD05
【分类号】:D917.1
【正文快照】: 一、引言: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药家鑫故意杀人案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两年,但是社会各界对这一案件的关注和争论仍在继续,关于这一案件的言论、评论仍不绝于耳。这一案件的社会影响之所以这么大,其原因不仅仅在于药家鑫的优秀大学生身份及其家庭背景、行为的极端性、犯罪动机的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中,马文元;剥离重叠的犯罪行为与其他行为的侦查价值[J];政法学刊;2004年02期
2 吴宗宪;累犯行为的心理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8年03期
3 李振生;;塞林文化冲突理论与犯罪——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犯罪现象之解读[J];知识经济;2010年06期
4 张兴慧;;论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相互关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1期
5 武汉;犯罪行为是犯罪人自主调控的系统工程(上)[J];犯罪研究;1999年01期
6 刘宗粤;国外犯罪行为生物因素研究进展[J];人民检察;2002年11期
7 尹郑刚;生物因素与犯罪行为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周宗山;牟景和;;犯罪气象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6年02期
9 韩健生;;将来,美国如何与犯罪做斗争[J];未来与发展;1993年01期
10 武汉;犯罪行为是犯罪人自主调控的系统工程(下)[J];犯罪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仲飞;周路;;思辨与实证——犯罪学史上研究方法的回顾与评价[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2 王娟;;环境意象与犯罪行为预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周惠博;何家弘;;挫折效应与犯罪行为[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4 楼伯坤;;比较视野中的犯罪行为——兼论犯罪行为学的诞生[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张宝昌;钱波;;犯罪行为生物学浅析[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6 周平;;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根源[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7 刘广三;;论犯罪当量[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8 颜小冬;;大学生网络犯罪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张春妹;邹泓;;青少年感受到的同伴压力和同伴支持对犯罪行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魏琼;;对罪犯进行MMPI测定结果简析[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夏合琴 通讯员 郭文俊;市公交分局严厉打击侵害出租车司机犯罪行为[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2 杨崇华 张海鸥;中关村高科技民企:侵占挪用犯罪高发[N];检察日报;2010年
3 记者 黄圣达 通讯员 王中波;我市警方秘密组建便衣侦察队[N];厦门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现同邋本报通讯员 左明星 任兰萍;她们为什么走向犯罪[N];河南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徐伟;收买被拐儿童违法只会人财两空[N];法制日报;2009年
6 胡立强 李瑞;重点打击八类犯罪行为[N];人民公安报;2010年
7 董慧霞;亲情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N];西部法制报;2010年
8 吴伟明;我市重拳打击发票犯罪行为[N];宜兴日报;2010年
9 徐青果;贩卖假证:犯罪行为成了“就业”方式[N];检察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蔡岩红;文物犯罪近年再呈上升势头[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维民;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犯罪控制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波;罪过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杨维林;经济犯罪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郑莉芳;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生成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青少年犯罪研究与立法设计[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曹海琴;论亚文化对犯罪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优东;恐怖主义犯罪现状、根源及立法完善[D];西南大学;2006年
4 范辰;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5 李飞艳;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犯罪成因探析[D];湘潭大学;2004年
6 王丽;关于战后日本青少年非行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刘艳琳;我国竞技体育中操纵比赛犯罪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8 王翠君;社会网络中的犯罪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肖辉馨;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的发生机制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韩红阳;中国与俄罗斯黑社会组织犯罪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3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92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