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的挑战及其对策
本文关键词:网络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的挑战及其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时代 青少年违法犯罪 犯罪预防 挑战 对策
【摘要】:在网络化的大背景下,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犯罪诱因的综合性、形成过程的复杂性、犯罪手段的智能性和危害后果的严重性。与此相应,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也面临生活帮手与犯罪诱因的矛盾、监管责任与监管能力的矛盾、立法规定与实践执行的矛盾、犯罪预防与权利保障的矛盾等现实困难。为此,应当积极引导青少年科学利用网络,切实加强网络监管的执行力度,充分发挥网络的犯罪预防优势,努力形成犯罪防控的社会合力,以此提高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的实际效果。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青少年违法犯罪 犯罪预防 挑战 对策
【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SKC05)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一直以来都是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点问题,但值得深思的是: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却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态势的持续严峻。这一组矛盾,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中特有的现象,其深层次原因在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舒洪水;;青少年网络犯罪之对策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4期
2 王勇;;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法律控制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驭文;胡轩;;论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趋势及其危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2 王长芬;丁杰成;;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特点与学校应采取的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李露;“高智商”暴力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其预防——“博士施暴”现象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曹成刚;郑泽碧;;大学生心理问题应急处理机制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胡江;;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分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周岸岽;;浅谈运输毒品犯罪中主观明知的认定[J];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7 范舟岳;;浅析完善社区矫正对象的交付执行机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8期
8 蔡学军;;浅析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特征及心理因素[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1期
9 张鹏;;青少年网络犯罪之立法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10 孙新;;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特点和防控[J];法制与社会;2008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翟鲁平;;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动向及预防对策[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姜甜甜;;重视犯罪动机在犯罪中的作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罗大华;许相明;;商业贿赂犯罪心理及其预防措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权;财务报告舞弊四因子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厦门大学;2004年
2 龙大轩;汉代律章句学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马皑;对犯罪人本质特征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郑莉芳;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生成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黄道诚;宋代侦查制度与技术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梅峰;临床心理学视野下的新入监服刑人员心理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叶睿;罚金刑的适用与反思[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赵亮;中国减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阿尼沙;少数民族刑事诉讼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华;论职务犯罪讯问中的心理控制方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冯思艺;广东省佛山市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云婷;前科消灭制度中国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营辉;新疆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苏宇;我国减刑标准的正当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侯映宇;劳动教养对收容教养人员再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钟情;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开叶;论社会心态建设[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Pr岚;金融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汪浩;论社会力量在少年处遇制度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本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控制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6年04期
2 辛永峗;网络犯罪的动向及防范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04年03期
3 张丽;;青少年在线权利的法律保护[J];河北法学;2005年07期
4 刘兵兵;;青少年在线权利保护问题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薛彩芳;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6 宁艳岩;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治对策[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杨莹,余翠玲;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金;化解挫折与大学生犯罪预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 管晓静;;山西省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调查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刘智连;牟静;韩锡博;;浅析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4 田晓辉;刘田甜;;社区矫正制度与犯罪的预防[J];理论前沿;2008年22期
5 杨张乔,王,
本文编号:930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93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