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法哲学自觉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7-10-10 13:06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法哲学自觉的必要性
更多相关文章: 法理学 法哲学 自觉 学科本质 现实发展 精神本性
【摘要】:随着李步云教授对于法哲学进行正名之后,法哲学发展也就此展开了其自觉之路。但这一路发展却是艰难重重,学术成效与研究者的孤独并存,在中国还未形成法哲学自觉发展的学术氛围与传统。笔者尝试将“中国法哲学自觉必要性”的话题,从根本上重新进行梳理,期待以拙劣的行文,良善的思想,,吸引理论学界的重视,迎得新生学术力量的投入,推动中国法哲学的自觉发展。本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学科独立的要求、现实困境的要求、哲学精神本性的要求三个方面,尝试论述中国法哲学自觉发展的必要性。全文除绪言、结语之外,共四章,正文部分一万四千余字,脚注部分六百余字。 绪言部分对于法哲学自觉发展进行了概括解读,对于其在中国发展路向上的两个极端进行了全局式的概述,指出中国目前理论中对于法哲学自觉发展的不够重视,认为探讨法哲学自觉发展十分必要,有利于法哲学发展的继续推进。 论文第一章,对于中国法哲学自觉进行了概述,界定了“自觉”、“中国法哲学自觉”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对中国法哲学自觉发展的标准和意义做了探索阐述,为后文必要性的解读奠定了基础。 论文第二章,是从学科本质要求进行的必要性解读,对法理学与法哲学从词源探索、学科缘起及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概念分割、具体区别以及关系辨析,从而彻底的厘清了法哲学与法理学之间的差别,独立的学科呼唤自我觉醒,实现自觉发展。 论文第三章,是从现实发展要求进行的必要性解读,对法理学与法哲学在中国的漫长学术争论进行了梳理,对中国法理学与法哲学混同发展的模式进行了说明,对这个混同发展的现状、原因、造成的困境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将所有问题推向一个答案:混同模式的滞后呼唤法哲学自我反省,实现自觉发展。 论文第四章,是从哲学精神本性要求进行的必要性解读,对作为法哲学源起的哲学,进行了中西之别的简单梳理,得出了中西哲学在路向和关注侧重点上有着很大差别,而西方哲学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都面临了发展上的瓶颈,中国哲学虽还未崛起,却蕴含着巨大的价值追求和优越性,而法哲学要想在中国长足发展,就必须要在传统哲学中扎下根来,中国文化精神的特殊性呼唤法哲学自我创建,实现自觉发展。 结论部分,笔者对全文各章中所得到的具体结论作了概括,强调了法哲学自觉发展的必要性,并对文中出现的偏颇之处进行了说明,烦请指正。
【关键词】:法理学 法哲学 自觉 学科本质 现实发展 精神本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第一章 中国法哲学自觉概述11-14
- 第一节 法哲学自觉的内涵11-12
- 一、“自觉”的含义探索11
- 二、“法哲学自觉”含义界定11-12
- 第二节 法哲学自觉的三大标准12-14
- 一、自我觉醒12
- 二、自我反省12
- 三、自我创建12-14
- 第二章 学科本质要求:法理学与法哲学之别14-20
- 第一节 法理学与法哲学探源14-16
- 一、法理学概述14-15
- 二、法哲学概述15-16
- 第二节 法理学与法哲学辨析16-18
- 一、概念分割16-17
- 二、共通与联系17
- 三、具体区别17-18
- (一)学术传统不同17
- (二)知识分类不同17
- (三)主体要求不同17-18
- (四)研究范围不同18
- (五)分析方法不同18
- (六)追求目标不同18
- 第三节 小结:学科本质要求自我觉醒18-20
- 第三章 现实发展的要求:法哲学研究陷入困境20-27
- 第一节 历史困境:被法理学掩盖的法哲学20-22
- 一、中国的法理学与法哲学之争20-22
- (一)日译的影响:引进时的忽略20
- (二)梳理能力不够:发展中的遗忘20-22
- (三)不透彻的实证主义价值导向:精神上的淹没22
- 第二节 现实困境:停滞不前的法哲学22-26
- 一、法哲学的正名22-23
- 二、法哲学发展的困境23-26
- 第三节 小结:现实发展要求自我反省26-27
- 第四章 精神本性的要求:中西法哲学存在差别27-32
- 第一节 西方哲学概述27-28
- 一、理念世界的创造27
- 二、注重理性的“个人”发现27
- 三、西方哲学的成就及危机27-28
- 第二节 中国哲学概述28-30
- 一、生命情感的践行28
- 二、注重关怀的“个人”发现28-29
- 三、中国哲学的优越性及挑战29-30
- 第三节 小结:精神本性要求自我创建30-32
- 结语32-34
- 参考文献34-36
- 谢辞36-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存生;法理学、法哲学关系辨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何勤华;先秦法哲学论考[J];法学;1997年06期
3 舒国滢;法理学学科的缘起和在当代所面临的问题[J];法学;1998年10期
4 张建;;新道统法哲学立论基础应该为何——兼评魏敦友《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反思与建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陈根发;日本现代法哲学思潮源流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姚建宗;法哲学批判与批判的法哲学──对法哲学科学本性的一种理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7 桑保军;;从“法学基础理论”到“法哲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王爱兰;对中国传统人性论的法哲学思辨[J];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01期
9 赵翠侠;法理学与法哲学之考辩[J];理论月刊;2004年07期
10 张文显,姚建宗,黄文艺,周永胜;中国法理学二十年[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05期
本文编号:1006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0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