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1946年美国《兰哈姆法案》立法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15 08:37

  本文关键词:1946年美国《兰哈姆法案》立法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兰哈姆法案 商标法 法律形式主义 法律现实主义 不正当竞争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兰哈姆法案》相关立法文献、国会会议记录、律师提案等,以分析探讨美国1946年《兰哈姆法案》的立法过程,并且试图在此过程中找出《兰哈姆法案》何以形成的法律原因,尤其是法理学上的成因。本文第一部分是关于国会制定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商标法的权限问题,及其与州之间立法权的争夺。第二部主为起草新法案的动因以及法案的起草过程。第三部分详细讲述《兰哈姆法案》通过的推动者,即兰哈姆个人和美国商标协会在法案的提出和审议通过中发挥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第四部分是探讨《兰哈姆法案》审议时所遭遇的争议和反驳,以及最后通过后成型的《兰哈姆法案》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第五部分将对《兰哈姆法案》背后的法理进行分析,在法律形式主义和法律现实主义之中,把立法中出现的矛盾,即“财产权”、“自由竞争”“垄断性”等概念原则之间的矛盾,进行法理分析,以理解《兰哈姆法案》内容背后的理性思维,以及法案何以能成功地满足美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并长久有效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法理原因。笔者希望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当中,从立法到法理的逻辑思维中,理解《兰哈姆法案》的历史意义。一部像《兰哈姆法案》一样联邦性商标法案的出台,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利益集团与政治博弈的产物,同时也是美国法理学蓬勃发展与经济相互作用,良性促进的产物。
【关键词】:兰哈姆法案 商标法 法律形式主义 法律现实主义 不正当竞争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71.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8
  • 第一章 《兰哈姆法案》前的商标法状况8-14
  • 第一节 违宪的1870年商标法案8-9
  • 第二节 州与联邦立法权争夺9-14
  • 一、州内的商标法状况9-10
  • 二、《1905年法案》带来的困境10-12
  • 三、国会商标立法权的取得12-14
  • 第二章 《兰哈姆法案》的提出14-17
  • 第一节 《兰哈姆法案》的立法动因14
  • 第二节 《兰哈姆法案》的起草过程14-17
  • 第三章 《兰哈姆法案》的立法推动者17-21
  • 第一节 兰哈姆·弗雷德里克·加兰17-19
  • 第二节 美国商标协会19-21
  • 第四章 《兰哈姆法案》的颁布21-23
  • 第一节 《兰哈姆法案》的通过21
  • 第二节 《兰哈姆法案》的内容和意义21-23
  • 第五章 《兰哈姆法案》形成的法理分析23-34
  • 第一节 法律形式主义时期的商标法23-29
  • 一、形式主义的基本概念24-25
  • 二、形式主义的兴起原因25-26
  • 三、形式主义的主要特点26-27
  • 四、形式主义的发展瓶颈27-29
  • 第二节 法律现实主义时期的商标法29-34
  • 一、形式主义的缺陷29-30
  • 二、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30
  • 三、经济分析之上的两派之争30-32
  • 四、立法者的抉择32-34
  • 结语34-35
  • 附录:《兰哈姆法案》立法史35-39
  • 注释39-46
  • 参考文献46-51
  • 后记51-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重远;;美国职务发明制度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熊静;;论我国专利权请求权制度的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崔立红;;P2P技术相关版权侵权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阳平;;论商标的创造性[J];中华商标;2006年03期

5 彭学龙;张奕峰;;“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6 宋慧献;;商标保护与艺术表达自由——评“Barbie(芭比)”玩具商标侵权纠纷案[J];中华商标;2007年03期

7 姜海洋;;角色商品化的商标法保护[J];中华商标;2007年08期

8 祝建军;;美国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规制[J];中华商标;2008年12期

9 蒋利玮;;商标个案审查评析[J];中华商标;2009年10期

10 熊英;吕少罕;;对他人注册商标的合理使用[J];中华商标;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强;;职权分离模式下我国专利侵权与确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问题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李菊丹;;美国植物发明专利保护实践及其启示[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于洋;吴锦宇;;浅析美国337条款实施机制之演进及发展趋势[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胡嘉倩;;现有技术抗辩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适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5 符正平;常路;;企业集群环境下专利保护的制度选择[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6 赵正洋;赵红;;品牌混淆:一个法学范畴的延伸[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闫文军;;从有关美国判例看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8 付明星;;专利国际保护的新动向——兼评《实体专利法条约》对我国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9 刘筠筠;;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兼论等同原则的适用[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10 李昭;;对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几点思考[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郭湫君;企业专利侵权诉讼预警机制与应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鲁春晓;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蒋虹;论商号及其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徐俊;版权侵权判定[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弈通;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吕炳斌;TRIPS协定下专利申请的披露要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纪晓昕;国家管辖范围外深海底生物多样性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文芳;判例视野下的著作权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6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36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2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