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维稳与维权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4:31
本文关键词:关于维稳与维权问题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维稳 维权 一致性 冲突性
【摘要】:从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权观念和思想,近现代西方社会的人权概念和斗争,到当代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发展,人权是人类长期以来共同追求的崇高理想。自上世纪人权保护进入国际领域,标志着人权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对于人权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民的人权观念和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稳定意为稳固安定,没有变动。平安是福,维护社会稳定当然也是每个公民的良好愿望和共同期盼。维稳工作大幅度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政治成本,有效提供了公共安全,预防了社会动荡,客观上促成了中国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维稳与维权,二者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基础。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维稳与维权亦是如此,存在冲突不可避免,关键是正确认识、准确把握。一方面,在维稳与维权之间产生冲突,正义的天平应倾向于维权一方,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权;另一方面,人权保护也不应绝对化,在紧急状态下,便在一定程度上应予以克减。对于当前维稳与维权之间存在问题,从公权力的权力式、运动式和人民币式等维稳方式的偏差,公民的维权利益扩大化、维权方式不当化和维权手段极端化等维权行为的缺陷,以及维稳和维权认识尚不对等、部分维权公民的法制意识淡薄和网络媒体表达方式的失序等多元观念的各行其道等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原因。如何应对维稳与维权之间的冲突问题,则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以解决。如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完善宪法和法律的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推进依法行政与司法公正,即完善行政法治监督,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确保严格公正司法;引导公民维权纳入法治轨道,即健全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正确理解公平正义价值追求,加大关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等。
【关键词】: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维稳 维权 一致性 冲突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9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8
-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8-9
- 第二章 维稳与维权的概述9-15
- 一、 维稳与维权概念和范畴9-12
- (一) 维稳的概念和范畴9-11
- (二) 维权的概念和范畴11-12
- 二、 保护人权的价值意义12-13
- (一) 保护人权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12
- (二) 保护人权是国家应当履行的重要职责12
- (三) 人权是法律的基本价值和重要内容12-13
- 三、 保护人权的法律依据13-15
- (一) 国内法有关人权保护的相关规定13
- (二) 国际法有关人权保护的相关规定13-15
- 第三章 维稳与维权的关系15-19
- 一、 维稳与人权保护一致性15-16
- (一) 维稳是维权的前提和保障15
- (二) 维权是维稳的目的和基础15-16
- 二、 维稳与人权保护冲突性16-19
- (一) 冲突中应最大限度保护人权16-17
- (二) 紧急状态下人权保护的克减17-19
- 第四章 当前维稳与维权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19-23
- 一、 公权力维稳方式的偏差19-20
- (一) 权力式维稳19
- (二) 运动式维稳19-20
- (三) 人民币式维稳20
- 二、 公民维权行为的缺陷20-21
- (一) 维权利益的扩大化20-21
- (二) 维权方式的不当化21
- (三) 维权手段的极端化21
- 三、 各种价值观念的多元21-23
- (一) 维稳和维权认识尚不完全对等21-22
- (二) 部分维权公民的法制意识淡薄22
- (三) 网络媒体的表达方式存在失序22-23
- 第五章 现实维稳与维权之间冲突的解决对策23-27
- 一、 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23-24
- (一)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23-24
- (二) 完善宪法和法律的体系24
- (三) 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24
- 二、 推进依法行政与司法公正24-25
- (一) 完善行政法治监督24-25
- (二) 依法独立行使职权25
- (三) 确保严格公正司法25
- 三、 引导公民维权纳入法治轨道25-27
- (一) 完善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25-26
- (二) 正确理解公平正义价值追求26
- (三) 加大关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26-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后记31-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林;法治的理念、制度和运作[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 黄顺康;夏俊毅;;“维稳”的机制设计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王祯军;;论法治思维在维稳中的意义、向度及形成[J];法治研究;2013年08期
4 何跃军;;维稳的现实考察与法治反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项松林;;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社会稳定思想及其启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赵科天;;论“维稳”与“维权”的辩证协调[J];理论探索;2013年01期
7 陈发桂;;多元共治:基层维稳机制理性化构建之制度逻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李步云,刘士平;论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J];中国法学;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037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3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