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康德法哲学思想析略——基于理性视角的法治观

发布时间:2017-10-15 21:09

  本文关键词:康德法哲学思想析略——基于理性视角的法治观


  更多相关文章: 康德 法哲学 理性 自由 法治


【摘要】:晚年的康德突破了三大批判关注的知、行、意的理性哲学范畴,把目光移向了以人的权利与自由如何可能为主干的政治法律哲学的范畴之中。康德认为由先验理性所决定也存在于实践哲学之中的自由是演绎权利的逻辑起点。这一切都基于人的理性存在,但由于人具有双重属性因而受到自然法则的支配,所以这种理性存在不是纯粹的,由此建立法治国家就成了实现自由的实践通途。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关键词】康德 法哲学 理性 自由 法治
【分类号】:D909.1
【正文快照】: 康德以三大批判为基石创建的批判哲学体系奠定了其在哲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实现了欧洲乃至整个人类哲学史上的一次巨大转变。实际上,出于对政治焦灼而密切的关注与深刻而沉着的革命热情,晚年的康德突破了三大批判关注的知、行、意的理性哲学范畴,把目光移向了以人的权利与自由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9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10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霞;;法哲学的内容、体系和方法[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2 胡文木;法哲学对象新探[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3 张文显;;部门法哲学引论——属性和方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4 吕翠凤;;“法哲学”观批判[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密丹;;马克思法哲学的逻辑起点[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张密丹;于海洋;;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7 范晓甘;;浅析法理学就是法哲学[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8 宋显忠;;什么是部门法哲学?[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4期

9 武建敏;;马克思法哲学的经济学前提及其超越[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周静;;试析规范问题的法哲学意义[J];中国检察官;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国华;;和谐社会呼唤“和”的法哲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2 刘力锋;;确定性之美:罗马法对莱布尼茨法哲学思想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刘进田;邓武红;;论马克思哲学的法哲学特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龚江泳;陆丹华;;体育法治的理论逻辑——基于法哲学的视角[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5 孙慕义;;卫生法哲学、生命伦理学与医疗维权[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6 孙育玮;;中国法理学前进中的问题与对策[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黄金波;赵成泽;马志军;谭军;;拳拳治国寸草心——论董必武的法哲学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8 王云飞;;邓小平中国现代化理论创新法哲学[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存生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法哲学的使命与层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孙国华;和谐社会呼唤新的法哲学[N];北京日报;2005年

3 南关检察院 祖宏;和谐社会呼唤全新的法哲学[N];协商新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蒋安杰;“和谐”唱响24届国际法哲学大会[N];法制日报;2009年

5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郑智航;需要一种辅助法律成长的法哲学[N];检察日报;2013年

6 广州大学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李步云;法哲学为法学研究提供智慧[N];人民日报;2014年

7 郑家泰;法律的哲学之思[N];法制日报;2011年

8 黄雨桑;读拉德布鲁赫《五分钟法哲学》有感[N];江苏法制报;2013年

9 许章润;中国法哲学欠缺问题意识[N];法制日报;2011年

10 上海师范大学法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徐继强 祝爱珍 整理 中国法学会教授 郭道晖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王晨光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童之伟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姚建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步云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 谢晖;中国法理学:走出抽象的象牙塔[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祥海;国家主义法哲学[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孙育玮;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哲理探索[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陈晖;近现代法哲学的两次转型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顾瑞;马克思早期法哲学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6 汪家宝;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尚君;《巴黎手稿》的法哲学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吴晓玲;宋明理学视野中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龙霞;实践与法的合理性[D];中山大学;2006年

10 周峗;“应当”的法哲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学伟;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解蔽与时代价值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王玉琴;论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D];宁夏大学;2004年

4 张娜;法哲学及其逻辑起点新探[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禹建军;马克思权利法哲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谢文俊;利益法哲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杨宏;试论中国法哲学自觉的必要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8 刘期剑;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探析[D];吉首大学;2013年

9 赵敏;中国法哲学研究的问题和出路[D];东华大学;2014年

10 许凌英;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创立及对近代法哲学的颠覆[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8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38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d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