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重庆方洪劳教案

发布时间:2017-10-19 08:00

  本文关键词:论重庆方洪劳教案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教养 言论自由 容忍义务


【摘要】:重庆方洪劳教案备受公众瞩目,它用真实的事实再现了我国劳教制度的弊端。因为方洪劳教案的推动,我国立法者开始着手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虽然重庆方洪案如此有代表意义,但目前学界却并没有对本案的全面细致解析。对本案进行细致分析,有利于我们为改革劳教制度理清思路、提出建议,还有利于处理公权私用、官民冲突问题。总之,对本案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引言:梳理本案案情,对重庆方洪劳教案进行全面介绍,并立足案情提出相关法律问题,即方洪行为性质实质上是什么?本案程序是否合法?劳动教养制度是否违宪?国家公务人员的容忍义务指什么? 第一部分:对方洪劳教案的实体问题与程序问题进行分析。实体方面,方洪的行为并没有散布谣言,方洪的行为实质上是自由发表言论;程序方面,本案除了“聆讯”其他劳教程序都没有遵守。 第二部分:对相关延伸问题进行分析。本文第二部分对劳教制度的违宪性与国家公务人员的容忍义务两个延伸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劳教制度的违宪性方面,本文认为劳动教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违反宪法,除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方洪及其代理律师采取的两种违宪审查模式的可行性。其次,在国家公务人员的容忍义务方面,本文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公民的批评建议有容忍义务。当国家工作人员的人格权利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相冲突时,国家工作人员有义务提供公民实际恶意的证据。当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是明显而紧迫的危险,否则不得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 结论:重庆方洪劳教案是法治的胜利,方洪的行为是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对待公民的言论自由,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应有容忍义务。
【关键词】:劳动教养 言论自由 容忍义务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8;D920.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第一章 对方洪劳教案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的法律分析11-22
  • 1.1 方洪劳教案的实体问题分析11-17
  • 1.1.1 从小前提案件事实进行分析11-14
  • 1.1.2 从大前提法律依据进行分析14-16
  • 1.1.3 方洪的行为是在行使政治言论自由权16-17
  • 1.2 方洪劳教案的程序问题分析17-22
  • 1.2.1 程序缺乏角色分化,无法阻隔程序外因素18
  • 1.2.2 劳动教养机关知法犯法,有章不敢循18-19
  • 1.2.3 法律难以约束权力,公民程序权利被空置19-20
  • 1.2.4 劳动教养决定前程序证据空白20-22
  • 第二章 对方洪劳教案相关延伸问题的分析22-36
  • 2.1 劳动教养制度的违宪性分析22-28
  • 2.1.1 劳动教养制度简介22-23
  • 2.1.2 劳动教养制度的违宪性分析23-24
  • 2.1.3 方洪劳教案中采取的违宪模式分析24-28
  • 2.2 国家公务人员的容忍义务分析28-36
  • 2.2.1 国家公务人员的容忍义务之合理性分析28-31
  • 2.2.2 国家公务人员对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容忍义务界限分析31-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论我国网络言论自由之限制[J];法制与社会;2011年17期

2 陶幸宇;;商业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刘兴波;;慎重看待“网络言论自由”[J];大江周刊(焦点纪实);2007年08期

4 刘亚;;浅谈言论自由[J];大众商务;2010年08期

5 于今;;辟邪、无所谓与言论自由[J];中华儿女;2011年02期

6 刘海斌;;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J];青年文学家;2011年23期

7 王殿威;曾秉藩;;关于军人言论自由的法律思考[J];神州;2012年05期

8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9 李昌道;美国言论自由的法律尺度[J];政治与法律;2001年02期

10 魏永征;言论自由和网上诽谤[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牛静;;接近使用媒体权与言论自由[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彭桂兵;;利益权衡:陈述、溯源与影响——Chafee言论自由观念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洁;;苏联解体后政论语言的“对话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袁晓明;言论自由包括说错话的权力[N];东方早报;2007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有关言论自由的几个概念比较[N];检察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肖擎;规范“诽谤罪”本质是保护言论自由[N];长江日报;2010年

4 徐燕;英国“管制网络”砍了言论自由一刀[N];国防时报;2011年

5 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编辑二组副组长 易赛键;给网络言论自由一个法治支撑点[N];学习时报;2013年

6 刘杰;言论自由以遵守法律为基本前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7 北京电影学院 程麒台;启蒙理想的重要一环是言论自由[N];检察日报;2014年

8 一波;自由的边界[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9 蒋云蔚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是言论自由还是言论侵权[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朱景文;言论自由及其界限[N];学习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小彪;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吴麟;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路鹏程;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龚艳;仇恨言论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龙;论言论自由[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2 周杰;互联网络:公民言论自由实现平台和面对的挑战[D];复旦大学;2008年

3 韦洪凤;论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文武;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范鲁豫;论网络空间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陆奇;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法律制度评析[D];复旦大学;2011年

7 黄海燕;网络言论自由及其保障[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海涛;论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李光;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与引导[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10 黄心灵;试论微博言论自由的合理规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59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59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5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