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社会稳定的法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08:10
本文关键词:维护社会稳定的法治化研究
【摘要】: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执政意志的体现,保障了人民根本利益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胡锦涛同志在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正确地处理好稳定和改革、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保持社会持续稳定两者统一结合起来,从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同时,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社会稳则天下安,天下安则百业兴。由此可见,如何实现法治化维稳,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巩固国家政权和确保老百姓的幸福与尊严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五个部分,一是绪论,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创新点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对论文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概述。二是分析介绍了当前固化的维稳模式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主要原因。三是对社会稳定、法治的概念、内涵和意义进行全面分析,阐述了法治化维稳与法治国家建设的关系。四是浅探法治化维稳的有效路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法治化维稳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五是结论,对全文做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 目前,我国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错综复杂,个别地方及部门因其顶着维护社会稳定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执意于“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的错误观念,单方面的以为为了完成维稳任务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择一切手段,更有甚者将“维护社会稳定”与“可以采取非法手段”两者相互关联起来,错误判读“稳定压倒一切”,并将其错误地将其解析为就是“可以凌驾于一切之上,,包括法律”。久而久之,就导致维稳政治经济成本增高、“越维越不稳”、“信访不信法”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针对上述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伦理道德、经济补偿、政治手段等来维护社会稳定。本文将重在研究探讨怎么认识当前固化的维稳工作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切分析与把握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怎样运用法律规范来组织、调节社会关系和规范人的行为,探索健全和完善维护社会稳定法治化体系的基本路径,这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稳定 法治化 基本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0.0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一、绪论9-12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11
- 1.国外研究现状10-11
- 2.国内研究现状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二、当前固化的维稳模式的特点、问题及成因12-17
- (一)当前固化的维稳模式的特点12-14
- (二)当前固化的维稳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4-15
- (三)当前固化的维稳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15-17
- 三、法治化维稳的必要性17-21
- (一)法治化维稳概述17-20
- 1.法治概述17-19
- 2.社会稳定概述19-20
- (二)转向法治化维稳的必要性20-21
- 四、法治化维稳的基本路径21-32
- (一)树立正确的法治稳定观念22-23
- 1.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22-23
- 2.加强法制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23
- (二)全面构建法治维稳机制23-27
- 1.依法构建矛盾源头防范机制24-25
- 2.依法构建群众诉求表达机制25-27
- (三)依法行政,民生为重,引导公民理性维权27-29
- 1.依法行政,提升政府公信力27-28
- 2.民生为重,尊重和保障公民权益28
- 3.降低维权成本,引导公民依法维权28-29
- (四)创新社会管理与法治化维稳29-32
- 1.依法创新农民工管理工作29-30
- 2.依法创新虚拟社会管理工作30-31
- 3.依法创新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31-32
- 五、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8
- 致谢38-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曼;韩旭;;法律的自我复制及其限制[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陈发桂;;我国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理性化建构探析[J];长白学刊;2010年05期
3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维稳新思路[J];理论参考;2011年03期
4 王勇;;从传统权威和谐到现代法治和谐——从社会主义法治和谐视角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吕明;;刚性维权与动态维稳——“权利本位说”在维稳时代所遭遇的挑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郭新志;马小红;;浅论法治和谐的内涵[J];法制与社会;2008年35期
7 汤茜;;维稳的法治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11期
8 田全华;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粘凌燕;;我国社会管理中法治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马长山;;我国维稳策略的反思与重构——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视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1059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5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