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诠释学视域内“可能的字义”界限理论之反思
本文关键词:法诠释学视域内“可能的字义”界限理论之反思
【摘要】:法学理论通说将"可能的字义"作为法律解释与法律续造的界限。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诠释学思想的影响,法诠释学理论逐渐发展起来。该理论对"可能的字义"界限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以考夫曼及其学生哈斯默尔为代表,从根本上否认"可能的字义"作为解释的界限,并坚持将类型代替"可能的字义"作为解释的界限;以埃塞尔为代表,并不全面否定"可能的字义"作为解释的界限,只是对此提出质疑;以拉伦茨为代表,完全站在通说的立场,对"可能的字义"作为解释的界限持肯定态度。按照法治的基本精神,必须保留"可能的字义"理论作为法律解释的界限。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诠释学 类推 诠释循环 类型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法治思维视域内的刑法解释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L14BFX019)的成果
【分类号】:D90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法学理论一般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其意义在于人们因循法律规范安排其社会生活,在此意义上,人们自然认为应该以法律条文的字义作为解释法律的固有界限。因此,解释法律意味着对法律用语的字义进行探究,即探究该法律用语所表达的事实、价值与观念。正是在这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丙新;;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之界分——近代法治的一个美丽谎言[J];当代法学;2008年06期
2 黎宏;;“禁止类推解释”之质疑[J];法学评论;2008年05期
3 王祖书;;法官受制定法约束的理论谱系及其评价——基于德国法学方法论视角的考察[J];北方法学;2014年01期
4 杜宇;;刑法上之“类推禁止”如何可能? 一个方法论上的悬疑[J];中外法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王远胜;吴兴国;;企业投资法律风险与防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王春业;郭剑峰;;普通公民应享有对法律文件解释的启动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陈玉山;;论法教义学的实践品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吕明;;论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孙宪超;;大陆法系民法对罗马法错误制度的继受及中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聂小明;;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舒国滢;;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7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竺效;;生态损害事实及其可填补之类型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泳;;公私法冲突的司法选择——论行政合同诉讼中混合性司法规则之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潘俊秀;论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立政;不当得利返还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光权;刑法学中“人”的观念的演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汪晖;关键词与文化变迁[J];读书;1995年02期
3 陈志军;;刑法司法解释应坚持反对类推解释原则[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周少华;“类推”与刑法之“禁止类推”原则——一个方法论上的阐释[J];法学研究;2004年05期
5 劳东燕;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6 屈茂辉;类推适用的私法价值与司法运用[J];法学研究;2005年01期
7 陈志军;;论刑法扩张解释的根据与限度[J];政治与法律;2005年06期
8 刘志远;刑法解释的限度——合理的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分[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苓丽;经验与理解——浅析诠释学经验对于人文科学发展的意义[J];理论界;2005年02期
2 汪全军;;法律诠释学之殇——基于《法律解释的范式批判》一书的分析[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年04期
3 王浩斌;;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亓光;;政治诠释学:义界、特征与相关性[J];学海;2014年01期
5 杨秀菊;;对实践的科学诠释学分析[J];理论探索;2014年01期
6 彭启福;;诠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谢晖;规范之为诠释学法学的对象[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何强;赵天成;;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在当代诠释学意义上的历史性与开放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余敦康;诠释学是哲学和哲学史的唯一的进路[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谢晖;法律诠释学在中国[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德荣;;诠释学:理解与误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及其应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彭启福;;理解、解释的限制与批评的自由——对赫施新方法论诠释学的一种解读与批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王俊;;超越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哲学尝试——利科对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批判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伟;;艺术美“可生长性”的形上追思——为诠释学“相对主义”困境进言[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6 邓绍光;;范浩沙以言说行动理论为中心的神学诠释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7 李金辉;;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及其争论述评[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8 李河;;Repetition(重复):激进诠释学的一个基本语词[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潘德荣;;易与不易——对“易”道的诠释学解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德荣;诠释学的“濒死”与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精神诠释学的“教化”目的:回归古典的精神整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洪汉鼎;立足当代的诠释学文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姚满林;重新发掘弗洛伊德的诠释学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中国诠释学是一座桥[N];光明日报;2002年
6 吉富;诠释学与人类学[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孙龙;“儒学经籍与诠释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景海峰;中国诠释学的几种思路[N];光明日报;2002年
9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诠释学是一种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北京社会科学院 洪汉鼎;“诠释学是一种幻想力或想象力”[N];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亓光;政治诠释学视域中的公正[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守永;保卫作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范登伟;存在与理解[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相漫;诠释学语境中的马克思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鲁强;试论法律诠释学中的“先见”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张尔曼;艺术真理与诠释学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4 任中杰;诠释学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燕;诠释学的社会科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6 陈锦宣;生存论诠释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艺哲;基于诠释学的产品意义增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杜丽娟;以诠释学视角解读《牡丹亭》不同英译本[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子廓;埃米里奥·贝蒂方法论诠释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罗兵;从“本体诠释学”到C理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0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6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