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信法不信访——路易岛渔民环境抗争的行为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00:03

  本文关键词:信法不信访——路易岛渔民环境抗争的行为逻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依法抗争 环境抗争 环境信访


【摘要】:法律与信访都是底层环境抗争的基本工具,但中国民众更青睐于后者,甚至形成了"信访不信法"的格局。这种局面的产生既源自无讼社会的文化基因,也受司法困境的现实驱动。而蓬莱19-3溢油事件后,渔民的行为逻辑具有鲜明的"信法不信访"特征。这种格局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社会机制,一是普通渔民不懂信访,二是农村精英对信访困境具有深度反思,三是源自对参照群体的比较,四是依法抗争保证了抗争维权的合法性。研究表明,"信法不信访"的格局并非因为渔民法律意识高,但它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青天思想的淡化与消弭,有利于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当前,需要创造适宜的社会机制,引导"信访不信法"向"信法不信访"转型。在此,推进司法改革与司法独立尤为迫切。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海洋污染事件中渔民的环境抗争研究”(项目编号:13CSH039)
【分类号】:D920.4;D632.8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底层社会对法律的运用逐渐增多。学术界提出了“要挟型上访”[1]“依法抗争”[2]与“以法抗争”[3]等分析框架。但是,中国社会复杂而多元,法律功能的体现在不同场域中差别甚大,在某些场域甚至非常微弱。学术界在对既有理论框架分析的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振辉;;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2 陈涛;;依法抗争中的“法院不受理”现象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王洪伟;;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J];社会;2010年02期

4 董海军;;依势博弈:基层社会维权行为的新解释框架[J];社会;2010年05期

5 于建嵘;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年02期

6 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7 冯仕政;;国家政权建设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变[J];社会学研究;2012年04期

8 田先红;;基层信访治理中的“包保责任制”:实践逻辑与现实困境 以鄂中桥镇为例[J];社会;2012年04期

9 饶静;叶敬忠;谭思;;“要挟型上访”——底层政治逻辑下的农民上访分析框架[J];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03期

10 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顾海英;;长期集体维权行动的动力机制问题研究——基于Bellman方程的求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常士正;;当前我国农民维权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傅郁林;;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承担[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4 朱庆育;;民法典编纂中的两个观念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5 林兴初;;快速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演化及化解机制——基于台州市2005—2009年党政部门信访数据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庆明;;市场转型与底层行动的“去政治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徐昕;程序经济的实证与比较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8 章武生,杨严炎;德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评析[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9 蔡芸;杨冠琼;;决策体制、政府偏好与中国社会发展失衡[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王晓敏;;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论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徐昕;田璐;;法院执行中的暴力抗法:1983~2009[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7 朱冬亮;;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农民抗争及对策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荣;;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燕舞;;农民集体行动的研究路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董毅;基层民众的媒介接触与政治信任[D];复旦大学;2011年

9 庞超;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莉莉;行动者及其行动能力[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贺岚;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的分担[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正喜;《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运行实证考察[D];湘潭大学;2009年

6 段素玲;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于雷;行政复议和行政信访救济的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尹平方;信访视阈下的县域治理[D];南昌大学;2010年

9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杨云革;上访群体的社会工作介入及其反思[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骐;形式规则与价值判断的双重变奏——法律推理方法的初步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2 刘星;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法律现代性引出的一个问题[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3 田先红;;乡镇司法所纠纷解决机制的变化及其原因探析[J];当代法学;2010年05期

4 张晏;;中国环境司法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胡耘通;陈德敏;;环境审判专门化的分析与展望——以我国环保法庭模式为切入点[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裴宜理;阎小骏;;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7 于建嵘;;农民维权与底层政治[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8 张骐;法律实施的概念、评价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查特吉;关注底层[J];读书;2001年08期

10 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读书;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 陈忠林;[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 张千帆;[N];经济观察报;2008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何兵;[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于建嵘;[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N];南方周末;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世远;;从深层次上认识信访现象[J];农村工作通讯;2002年03期

2 李金平;电力企业信访工作之我见[J];办公室业务;2003年02期

3 杜坤林;切实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学生信访工作[J];办公室业务;2003年03期

4 邓素红;浅谈如何创新企业信访工作[J];办公室业务;2003年06期

5 李光汉;对搞好企业信访工作的几点认识[J];办公室业务;2003年06期

6 周文庐;加强新形势下企业信访工作的思考[J];桂海论丛;2003年S1期

7 许达联,刘芳;改进和加强信访举报工作的几点建议[J];海南金融;2003年04期

8 李玉英;用信任交换信任——信访工作的一点感悟[J];中国监察;2003年04期

9 新德;品尝信访工作的甘甜[J];中国监察;2003年06期

10 王兆刚;坚持“四个必须”做好信访工作[J];中国监察;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信访工作的理论逻辑与新时期信访工作[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以“效能革命”促进路风信访工作[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隋夕岭;;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4 吴光伟;;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5 贺珍珠;;创新信访工作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6 曾佳伦;;认真搞好信访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毕节[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7 宋子林;;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特点及对策[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8 刘丽艳;;新形势下的信访创新与实践[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张剑锋;;务必把“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个制度落到实处——浅论构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体系[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黄智勇;;以十六大精神指引和推进信访工作[A];上海市秘书学会2003年论文选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胜;突出五个重点狠抓信访工作[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3年

2 记者 唐业继;湖北推进涉诉信访改革试点工作[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吴英;武汉办三举措提高信访工作质量[N];中国审计报;2013年

4 记者 陈化先;增强做好信访工作责任感使命感[N];江西日报;2013年

5 记者 普淑娟;畅通信访渠道 规范信访秩序[N];周口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朱庆磊;抓紧建议办理 抓好信访工作[N];淮南日报;2014年

7 雷甫;把握信访工作新规律 探索信访工作新方法[N];晋中日报;2014年

8 记者 黄晓娜 通讯员 邓国庭;惠城纳入省信访条例实施试点[N];惠州日报;2014年

9 记者 邢爽;专题听取并研究部署全市信访工作[N];黑河日报;2014年

10 四川省武胜县纪委 张定凯;信访工作可适当植入调解元素[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任哓春;基于信息管理视角的信访工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荣;论公安信访工作中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袁文荣;新时期信访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孟永瑞;新时期农村信访工作的特点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年

4 毕栋;太湖县信访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李勇;信访工作初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邓燕秀;社会转型期广州信访工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曲日明;大连庄河市信访工作改进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济与;我国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张大江;本溪市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10 任湘静;地方公安信访工作问题调研[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59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159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