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11-10 23:30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 当代价值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前的辉煌一去不再复返。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当代的法治建设不再需要传统法律文化的参与,相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中国法治建设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依然意义重大。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挑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中的诸多内容和成分都与现代的法治精神和理念格格不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仍然不乏许多可被利用的资源,蕴含于其中的不少优秀元素依然值得我们今天去开采和挖掘。对于人性的关怀,对于和谐的追求,对于家国的热爱,这些基本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优秀元素,依然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大有裨益。有许多法律的经验和制度,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学习和借鉴,毕竟这是经过了历史的淘洗和筛选而积淀下来的。即使是一些落后与腐朽的理念和制度,我们也可以当做反面教材,以史为鉴,避免和杜绝类似错误的发生。我们在评判和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时候,一定不能带着固有的偏见和歧视,认为它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更不要用西方的理论、价值观念来评判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法治的精神和理念不是某些国家、某些学者说了算的,它需要在实践当中形成,又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对待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我们应当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辩证地去理解和诠释,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的中国的实际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颓势已不可挽回,我们必须要正视它本身的弊端和局限,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传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良和完善,从而推动中国当代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国的法治建设虽然离不开向西方的借鉴和学习,,但它毕竟是一项属于中国人的伟大工程,需要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不仅是完成,还需要彰显民族特色,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而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汲取能量,把那些可被利用的资源与现代法治精神进行融合,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岚;;儒家“礼乐刑政”和谐治国方略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刘守芬,王洪波,姜涛,陈新旺;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荆晓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4 王艳华;许以民;;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本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5 乔宗楼;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6 张喻忻;崔兰琴;;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J];船山学刊;2007年03期

7 宋爱琴;;试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国家建设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曹丽;中国古代法官责任制的借鉴意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吴朝军;;矜恤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影响及现代化意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林蔚文;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包雯;慎刑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丹丹;传统和合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2 田坤;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与重读[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长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张立荣;法律的人文精神之现代意义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虢美妮;论传统和合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实现途径[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06年

6 韩景淇;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合”精神[D];吉林大学;2007年

7 隋丽丽;“慎刑”新论[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高玉娟;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与传统法律文化[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曹立;试论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制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8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168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