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反向论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13:26

  本文关键词:反向论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反向论证 法律方法 法律论证 类比论证


【摘要】:反向论证(Argumentum e contrario)的核心意义为:从法律赋予情形(构成要件)T以某种规范性评价(法律效果)R推出,R不适用于法律未规定的其他情形。这种论证的思维方式是,明确地说某事(应当)是什么就意味着说另一件不同的事恰恰相反,即(应当)不是什么。换言之,反向论证将一个法律规则解释为,它只适用于它所明确规定的情形。由于反向论证是从法律规定之事项,来推论法律未规定之事项,其论证过程必然要遵循严格的逻辑形式和论辩规则。其体现的思想是严守法律的文意,对法律能否被正确适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当前处于法治建设初级阶段的我国,迫切需要通过法律的正确适用来达到公平正义,从而树立法律权威和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此,反向论证的研究就显得更加必要。 近年来反向论证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正在逐步深入。但是,反向论证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漏洞。第一,国内学界对反向论证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与用语;第二,未能正确全面的看待其与其他法律方法的关系;第三,对反向论证的研究仅仅拘泥于形式逻辑的分析,而忽略了其中的价值判断,致使其实践性不足。 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反向论证的基本定义进行了说明,在考察当下学界中相关用语与定义的基础上,明确了反向论证的基本含义,以及研究反向论证的最佳视角,并且在功能与适用范围上全面厘清了其与其他法律方法的关系;针对学界主要存在的局限于形式逻辑分析而忽视应有的价值判断的问题,我们对其引入了价值判断的方法,全面还原了整个反向论证方法的适用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从而增强了其实践操作性。反向论证以严守法律文意为出发点,以维护法的安定性为最终落脚点;适用该种方法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经过了严格法律论证以及逻辑检验的合理性决定。本文使反向论证不再停留在口头层面,而是成为一种系统、深入的法律论证方法,以期能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金钊;;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万应君;;反对解释的解释——对关于故意伤害的一个司法指导意见适用理解的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1年13期

3 吕曰东;;反对解释:规则与适用[J];山东审判(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229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229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