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对奥斯丁法律概念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7-12-01 18:04

  本文关键词:对奥斯丁法律概念的再认识


  更多相关文章: 奥斯丁 主权者 法律概念 张力 开放性


【摘要】:奥斯丁用"主权者的命令"来解释法律,在学界引发很多争论和误解。其实,这只是一种认识方法,以证成法律的存在方式与作用,并不排斥法律与其他社会要素的联系。事实上,奥斯丁为解决法律与一般功利之间的张力,阐释了主权者与臣民之间的制衡关系,为主权者设定了必要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法律概念的社会张力。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梅因和哈特对法律的思考有了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所以,在谈到奥斯丁的法律概念时,不能只强调其作为主权者命令的一面,还要看到其为化解法律概念的内在张力而为法律概念所开放的空间。片面强调法律中的单一要素,就会使法律与社会脱节,对法律的这种僵化解释将成为社会实践的阻碍。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梁平县人民法院;
【分类号】:D909.1
【正文快照】: 在什么是法律的问题上,奥斯丁提出了一个经典命题:“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在这一概念中,主权者成为解释法律的最核心的要素。用主权者来解释法律,肯定有其合理性及其现实的社会需要,但也会使法律产生与社会的张力,甚至被误认为法律就是主权者的意志与利益。奥斯丁在用主权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辩——以法律实证主义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杨思斌;功利主义法学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李娟娟;宋功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登堂与入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吉涛;;中西小传统诉讼观念之比较——以民间法谚为视角[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5 李栋;;试论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6 钱继磊;;《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之反思[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7 张小平;;法律经济学的普通法语境及其在大陆法系背景下的应用前景[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8 徐继强;;从政治概念到法律命题——对“以人为本”的法律及其方法的几点构想[J];北方法学;2011年01期

9 梁鹏;徐学鹿;;论和谐商法[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10 林海;;陪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对法治与人权发展史的一点回顾[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德海;;我国法制建设应严格区分制约和监督[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2 于立深;;行政立法中的事实问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金自宁;;探析行政法原则的地位——走出法源学说之迷雾[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存利;;论WTO框架中的碳关税的正当性——新自然法学对法律实证主义的矫正[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5 刘建军;;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宪政之维——基于文本分析与历史考察[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6 李栋;;试论英国早期国王司法管辖权的扩张——兼谈英国法律文化中“旧瓶装新酒”特质[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7 顾荣新;;消逝的权力——对英国上议院刑事上诉管辖权的回顾与思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王峰升;;法官职业化的英国经验[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9 屈文生;;普通法令状研究综述:渊源、人物及文献[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10 易继明;;日耳曼财产法中的团体主义——与罗马财产法的比较及其历史价值[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于霄;英国土地登记法律制度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婧仪;论法律趋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付华华;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委;法律秩序的生成[D];湘潭大学;2010年

4 姚鹤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未来模式[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幸;试论公权力的规范运行[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宗春;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的有机结合[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涛;凯尔森的法律效力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浩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苏欣;动物权利之争[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德怀;;作为命令的法律——兼评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J];河北法学;2007年02期

2 王斌;;浅析奥斯丁对法的概念之构建——以《法理学的范围》为中心的考察[J];南方论刊;2007年12期

3 ;图说城事[J];人人健康;2012年18期

4 ;视界[J];新民周刊;2012年35期

5 李云鹏;;约翰·奥斯丁与现代法理学的诞生[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Z1期

6 杜苏;;独立法学的存在意义——对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的简要解析[J];山西青年;2013年04期

7 刘迪;;浅谈奥斯丁小说的喜剧艺术[J];理论界;2006年03期

8 林剑峰;;浅析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J];商;2014年04期

9 龚煈;;《劝导》:奥斯丁的历史想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郭征难;;奥斯丁和她笔下的女性[J];理论界;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建军;;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宪政之维——基于文本分析与历史考察[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2 柯潇;储祖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地学教育变革趋势[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恺蒂;现代女子奥斯丁[N];东方早报;2013年

2 詹姆斯(英);家有男孩要识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北京铁路运输法院 郭思媛;“法理学之父”奥斯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李宇先;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宣言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毛尖;没有曲折就不能幸福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郑明;节食少女易染烟瘾[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孙峰;惟独她的嘲讽与情趣经久不衰[N];文学报;2005年

8 章蓓如;没有英雄美人,仍叫人欲罢不能[N];华夏时报;2006年

9 鄢晓霞;享受阅读 感悟经典[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10 晓霞;经典也可以很有趣[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小林;奥斯丁分析法学的政治现实性[D];重庆大学;2008年

2 谭雪霏;奥斯丁小说的绅士道德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甜;奥斯丁小说的反讽特征[D];长江大学;2012年

4 成媛;犹如命令般的法律[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金陈铭;奥斯丁小说中反讽误解的语用解读[D];厦门大学;2008年

6 赵静;奥斯丁小说的政治和道德倾向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丽娟;景观在奥斯丁小说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红艳;奥斯丁小说中的双重声音[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汤铭;奥斯丁小说中的“V型恋爱”童话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孟凡星;论奥斯丁的叙事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41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241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b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