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曹妃甸自贸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7-12-06 14:38

  本文关键词:曹妃甸自贸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曹妃甸自贸区 法律人才 培养模式


【摘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增长极的曹妃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法律人才的储备及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不能满足曹妃甸的跨越式发展,建立符合曹妃甸自身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法律人才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曹妃甸法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沿海自贸区发展的现代法律人才培养体系,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三位一体的新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单位】: 唐山学院文法系;
【基金】:河北省2014年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曹妃甸自贸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12144)
【分类号】:G642;D90-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曹妃甸新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管辖“两区一县一城”,是河北省“十一五”期间的头号工程,《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发布为曹妃甸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规划和需求指明了方向。既然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就产生了对相关法律人才的需求。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周户;;法学本科人才开放式培养机制创新[J];法学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2 周远清;素质 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0年03期

3 牛冲槐;接民;张敏;段治平;李刚;;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中国软科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玲;;农村初中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陈楠;;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陈树梅;德育在教育中地位的思考[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王英智,朱章锁,黄广新;素质教育与高师图书馆建设[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李自更;;高校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4期

6 柴国荣;詹建国;高连峰;;我国现役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7 陈向军;索凯峰;;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2期

8 熊英,张明利;美术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9 陈静;;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赵爽;郭敏;;高校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舒;王大为;;对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专业在公安教育中发展的探索[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万明;张敏;;虚拟人才与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晓云;张刚;杜云;刘东辉;梁国壮;韩建兵;;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实验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北群;我国高校气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敏;基于角色管理的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乔佩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学海;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动因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杜保鹏;江西理工大学“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惠;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刘凇麟;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林鑫;福建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成效及启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刘华薇;民族双语背景下蒙语授课生的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菲;中美中学理科教师入职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杰;能力本位的高职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继园;“人才汇集机制”纵横谈[J];中国人才;2003年02期

2 李建钟;美国的人才汇集机制[J];中国人才;2003年02期

3 蔡宁,杨闩柱;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经济”到“创新网络”[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4 牛冲槐,任朝江;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J];生产力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剑;;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再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4期

2 易卫中;黄素梅;;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3 赵肖筠 ,王姝蕾;新时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山西教育(教育教学版);2005年01期

4 阎亚林;谈“入世”与现代法律人才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5 马秋;对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认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6 冯秋燕;文理交叉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2期

7 韩亮;中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4期

8 余贵忠;西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之探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姜晶玲;;目标与途径:对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6期

10 谢迪斌;;基于工科背景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昌发;;直面中国法律人才培养[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郭春燕;;卫生法律人才培养的探讨[A];2008年浙江省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曾令良;;应高度重视我国WTO法律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一个学者的再次呼唤[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4 冯云翔;;对法学教育改革及法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5 刘海廷;马兆俐;林志伟;;理念与方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雪婷;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理念定位[N];吉林日报;2014年

2 记者 龙平川;多部门共商法律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李欣瑶;实践型法律人才培养再起航[N];甘肃日报;2013年

4 记者 朱e,

本文编号:1258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258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