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契合与依托:群众路线在法治中国进程中的价值考量

发布时间:2018-01-10 12:22

  本文关键词:契合与依托:群众路线在法治中国进程中的价值考量 出处:《理论导刊》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法治中国 群众路线 本土性 依托 价值取向


【摘要】:法治中国语境下的法治建构首先要立足本土性,需对主流社会群体做出回应和关切。群众路线内在地蕴含了现代法治理念,并高度契合了我国本土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它对法治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对接,保障法治常态化运行,及时纠偏法治异象具有现实依托性。在当下的法治进程中务必正视并着力解决法的认知偏差及法律适用的偏离问题,为法治中国的顺畅推进提供基础性保证。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ontext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should first of all be based on the local nature and should respond to and concern the mainstream social groups. The mass line contains the modern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internally. And highly in line with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local humanistic spirit of our country, it realizes the "last kilometer" docking to the rule of law, and guarantees the regular oper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t is necessary to face and solve the cognitive deviation of law and the deviation of application of law in the process of ruling by law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smooth advancement of China ruled by law.
【作者单位】: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陕西省社科界2014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群众路线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启示研究”(2014Z143)
【分类号】:D920.0;D252
【正文快照】: 法治在当下的中国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是我们党首次以法治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因此可以说是中国国家治理史的一次重要转折,意味着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国家治理模式将出现深刻变革。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宴林,戈含锋;法律人文主义教育论纲[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6期

2 舒扬;;作为都市生活样式的现代法治——法律人文主义立场的叙述[J];学术界;2008年03期

3 孙育玮,张善根;法制现代化与社会基础之重构——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法理学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韩秀桃;民国时期兼理司法制度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吕明;;现代律师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郭剑平;;论我国法律秩序的法律文化匹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龚怀林;;道德视域中的法律运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韦志明;;桂东南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状况的社会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9 倪斐;;法律形式理性化的历史逻辑及其经验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王国春;论我国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王璐璐;;“路径依赖”话语下涉诉信访的变革逻辑[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袁国生;;民事发回重审制度改造论——以当事人审级利益的保护为分析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申天恩;;渔业权视域下的渔民权益保障研究[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程德文;;司法独立的方向是法官独立[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中国5000年法律文明的成功转型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思想摇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司法权威思想谈司法如何应对民意[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俞荣根;曾绍东;;司法改革的反思与前瞻——以董必武的司法改革思想为指导[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10 马晶;;商法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4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郭正怀;民国时期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杨戴云;多元权威冲突与交错[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学军;罢工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8 俞世春;我国现行巡回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湘潭大学;2009年

9 梁晨曦;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与运用[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震;“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卫军,冯军;论法律共同体[J];当代法学;2001年11期

2 莫负春;关于法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法学教育观念转变的思考[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张宛丽;对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初步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4 周晓虹;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5 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J];法学研究;2001年04期

6 叶赋桂,张凤莲;人文教育:一个教育史的考察——兼论专业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7 杜时忠;论人文教育的价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8 徐勇;市民社会:现代政治文化的原生点[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9 黎国智,庄晓华;法治国家与法官文化[J];现代法学;1998年06期

10 李强;关于中产阶级和中间阶层[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习根;;论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J];中国法学;2014年02期

2 吴灿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以道德建设为基础[J];探求;2014年01期

3 卢大林;;深刻理解“法治中国”内涵 加快推进“法治兵团”建设[J];兵团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4 ;为民主法治鼓与呼[J];法治与社会;2008年04期

5 刘武俊;勾勒一个“法治中国”[J];南风窗;2002年01期

6 ;法治中国[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02期

7 林楚方;;法治中国[J];廉政w,

本文编号:1405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05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