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标牌号纠纷诉讼看清末民初商民的商标法律意识
本文关键词:从商标牌号纠纷诉讼看清末民初商民的商标法律意识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23年《商标法》颁布之前的清末民初,我国民商事活动仍然处于商标制定法缺失时期。从当时国内商标牌号的一些纠纷诉讼案及其裁判、处罚情况,可以看出清末民初我国商民的商标法律意识的一些特点:商标专用权意识薄弱;对商标侵权的内涵界定认识不清;商标注册意识淡薄;对商标的保护和对商标纠纷诉讼的裁判、处罚仍摆脱不了传统行为方式和商业惯例的影响等等。这些特点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民商标法律意识、观念的形成与提升滞后于商标法制建设本身所致。这些情况又进而降低了《商标法》实施的实际效果。
[Abstract]:In 1923, befor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Trademark Law, China's civil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were still in the absence of trademark making law.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 commercial people's trademark legal awareness of some characteristics: trademark exclusive rights awareness is weak; The definition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s not clear. Weak consciousness of trademark registration; The protection of trademarks and the adjudication of trademark disputes, punishment still can not get rid of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behavior and business practic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due to the lack of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The form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he trademark of the Shang and the people lags behind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emark itself, which in turn reduces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demark Law.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2010年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清末民初的商事习惯和习惯法研究”(10SA003)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3.43;D929;K25
【正文快照】: 作为知识产权载体的现代意义的“商标”一词是外来语,最早见诸我国法律文件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译自英语词汇“trademark”。我国古代的“牌号”、“字号”、“商号”等,具有与现代商标相近的内涵。一个知名商标的形成,往往需要几十、上百年几代人的努力。在竞争激烈的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焯贤;李玉;;中国的商标法及其实施[J];民国档案;2014年01期
2 崔志海;中国近代第一部商标法的颁布及其夭折[J];历史档案;1991年03期
3 赵毓坤;民国时期的商标立法与商标保护[J];历史档案;2003年03期
4 乔素玲;;民国时期商会推动下的商标法运行[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年01期
5 汪娜;;近代中国商标法制建设:特色、成就与借鉴[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俊;;商标称谓源流考[J];电子知识产权;2010年10期
2 贾孔会;试论清末的经济立法[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6期
3 魏森;;法律文化帝国主义研究——以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为中心[J];法商研究;2009年03期
4 吴汉东;李瑞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30年[J];法商研究;2010年03期
5 李东海;;论消费者在商标法上的优越地位[J];电子知识产权;2013年04期
6 薛毅;蒋朝常;;民国时期以爱国为主题的商标广告略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赵毓坤;民国时期的商标立法与商标保护[J];历史档案;2003年03期
8 程蕾;傅建成;;陕甘宁边区商标立法的实践及其历史地位[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9 欧阳恩剑;;试论我国古代商号保护的特点和方式——兼论古代牌号的性质[J];商场现代化;2009年10期
10 朱锴;晚清中央机构改革研究评述(1901—1911)[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奎;清末商部农工商部与社会经济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黎明;晚清中外首次知识产权谈判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郭之祥;商标与企业竞争行为[D];山东大学;2009年
4 孙绍君;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黄艳华;近代上海平面设计发展研究(1843-1949)[D];上海大学;2014年
6 张惠彬;商标财产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7 李东海;商标权边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仕荣;论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冯秋季;清末民初中国知识产权法的产生及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3 唐湘雨;清末民初市场管理法制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坤;姓名和姓氏商标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郝温娜;1903—1906年的清末商部[D];吉林大学;2007年
6 欧阳恩剑;论商号权[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丹萍;民国时期四川的商标(1937年-1949年)[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杜娟;民国时期商标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胡朗;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郭延宾;论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D];河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英;;清末苏州商会调解商事纠纷述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 付海晏;清末民初商事裁判组织的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王黎明;论近代中外首次商标问题谈判[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4 付海晏;民初商会舆论的表达与实践——立足于商事裁判权的历史研究[J];开放时代;2002年05期
5 崔志海;中国近代第一部商标法的颁布及其夭折[J];历史档案;1991年03期
6 ;商事裁判与商会——论晚清苏州商事纠纷的调处[J];历史研究;1996年01期
7 张松;;清末民初商会裁判权的确立与发展[J];求索;2010年06期
8 蒋立山;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特征分析[J];中外法学;1995年04期
9 虞和平;清末民初商会的商事仲裁制度建设[J];学术月刊;2004年04期
10 姚秀兰;张洪林;;近代中国商标立法论[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司马东方;;填补中国商标史研究空白的人[J];老同志之友;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忠志;;论海峡两岸加入WTO后商标权的保护[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宋林莉;浅谈欧盟商标法律制度中的协调机制[N];中国工商报;2010年
2 董葆霖;商标法律[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扶持民族品牌 完善商标法律制度[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4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傅钢 游闽键;打造系统化商标法律服务产业链[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5 董葆霖;商标法律——治国要政[N];国际商报;2001年
6 一力;《各国商标法律与实务》修订本出版发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7 左旭初;中国近代商标法律发展回眸[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8 董葆霖;商标法律:治国要政[N];中国工商报;2002年
9 项冬;中国近代商标法律发展史话[N];西部法制报;2012年
10 文中;商标法律服务迈入新阶段[N];中国工商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湛湛;论商标法律制度的国际化趋势[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陈小慧;气味商标法律制度的经济透视[D];厦门大学;2006年
3 唐虹;论商标法律制度的国际化及我国的应对[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4 龙燕燕;21世纪商标法律制度的趋同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泽渊;我国区域商标法律保护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6 朱原心;“第二含义”商标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袁昌劲;证明商标法律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蒋玉玲;CEPA环境下商标法律制度的冲突与协调[D];苏州大学;2006年
9 郭金龙;动态商标法律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卞小燕;气味商标法律保护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6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0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