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防御式股份回购的自由与管制之度——以美国法规制为中心展开
本文关键词:论防御式股份回购的自由与管制之度——以美国法规制为中心展开 出处:《法学杂志》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防御式股份回购 公开市场回购 自我要约收购 绿邮回购
【摘要】:在美国,防御式股份回购是目标公司董事会采用的抵制敌意收购的惯用措施之一,目标公司采用防御式股份回购的方法有公开市场回购、自我要约收购以及绿邮回购。本文通过对此三种防御式股份回购的判例法与成文法之评析,指出美国对防御式股份回购的法律规制过于自由,应予以适当管制。反观我国立法,应对目标公司管理者的防御式股份回购进行限制,但不能一概禁止。以法律有效规范为前提,可允许目标公司采取自我要约收购方式回购股份,而应禁止采用防御式公开市场回购和绿邮回购。
[Abstract]:In the United States, defensive share repurchase is one of the usual measures to resist hostile takeover adopted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target company. The target company adopts the defensive stock repurchase method including the open market repurchase. Self-offer acquisition and Green Mail buyback.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defensive share repurch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oo fre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law and statutory law of these three defensive stock repurchase. It should be controlled properly. On the contrary, the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should restrict the defensive stock repurchase of the managers of the target company, but it can not be prohibited completely, and the premise is that the law is effective and standard. Target companies may be allowed to buy back shares through self-offer, while defensive open market repurchases and green mail repurchases should be prohibited.
【作者单位】: 佛山大学政法学院;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司交叉持股法律问题研究”(12YJC82005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71.2;DD912.28
【正文快照】: 所谓防御式股份回购(defensive stock repur-chases)是指目标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之方式来击败敌意收购。在美国法上,目标公司采用防御式股份回购的方法有公开市场回购(defensive open marketrepurchase)、自我要约收购(defensive self-tenderoffers)以及绿邮回购(green mai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圆;美国反收购法律规制探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岳洋;;国有股权行使困境的法律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罗培新;;填补公司合同“缝隙”——司法介入公司运作的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吴志宇;;论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谭贵华;;论公司归入权之缘起及其理论基础[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赵明;褚蓥;;美国慈善基金会利益输送禁止规则探析——兼与中国相关规定之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王丹;;“禁止内幕交易”的利弊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东光;;消费者债权在破产程序中的优先地位——基于风险分担的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仇晓光;;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策略探讨——以有限责任原则利弊为中心的考察[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10 马俊芳;;两种反收购决定权模式之分析与比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吴建斌;;科斯法律经济学本土化路径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包哲钰;罗彪;;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法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方俊;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利益平衡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杨柏国;中国私募证券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胡伟;控股公司控制权法律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余劲松;法律环境对投资者股市参与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剑;我国公司高管信义义务的法律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宋佳;论上市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单颖之;公司机会之“合同”解决路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文s,
本文编号:1432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3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