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扒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

发布时间:2018-01-19 01:21

  本文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扒窃 盗窃罪 刑法修正案 共同犯罪 被害人 行为人 公共场所 多次盗窃 批准逮捕 出处:《人民检察》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扒窃犯罪日益猖獗,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和群众出行安全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有力打击扒窃犯罪,《刑法修正案(八)》将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并列入罪,明确规定只要实施以上行为即构成盗窃罪,且没有犯罪数额、次数的要求。在实务中对于扒窃的界定、入罪标准以及如何处罚争议不断。为此,本刊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遴选典型案件,共同邀请有关专家,就司法实践中办理扒窃案件争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rime of pickpocketing is increasingly rampant, 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public hazard affecting public security and public travel safety, seriously affecting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e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Law (8) includes multiple theft, burglary into the house, theft with murder weapons, pickpocketing and inclusion in the crime, and clearly stipulates that as long as the above acts are carried out, the crime of larceny will be constituted, and no amount of crime will be committed. In practice, the definition of pickpocketing, the standard of incrimination and how to punish disputes continue. For this reason, this magazine and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Procuratorate select typical cases, and invite relevant experts together.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study on the dispute of handling pickpocketing cases in judici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
【分类号】:D920.5;D924.3
【正文快照】: 案情简介案例一:2012年12月7日,犯罪嫌疑人刘某(非北京籍)在北京市381路公交车上,从被害人放在脚下的手提袋内盗窃掌上电脑一台,价值人民币380元,后以涉嫌盗窃罪被批准逮捕。案例二:2012年11月15日,犯罪嫌疑人马某在北京市715路公交车上,将被害人挎包内钱包从内侧小兜内转移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伟;傅华;;如何鉴别共同犯罪中具有矛盾的供述与辩解[J];中国检察官;2010年12期

2 程建华;高锋志;;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如何定性[J];人民检察;2005年23期

3 刘婷;;非法占有借用手机的行为如何定性[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4 ;一个顿号,罪责大不同[J];共产党员;2011年12期

5 王晨钟;冯茹芳;;关于主犯未到案案件侦查程序的思考[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孙景洲;“另案处理”应纳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J];检察实践;2005年04期

7 杨新京;;对《刑法》第67条第3款“坦白从宽”纳入自首的理解与适用[J];中国检察官;2011年15期

8 周华;季萍;;关于在外籍油轮上盗卖化学品构成何种犯罪的研究与建议[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9 吴加明;;《刑法修正案(八)》中“扒窃”的司法实践认定[J];中国检察官;2011年14期

10 田海军;;共同盗窃——个人没有盗得财物也是既遂[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志刚;;无罪推定原则在侦查阶段的适用[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2 杨先恒;;人性尊严与犯罪嫌疑人之刑事处遇[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晏虹;;关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双抢”案件的调查与分析[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戴富强;;浅议毒品案件中的证据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许象成;;投毒杀人案件的法医学鉴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潘峰;;论我国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的困境与出路[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霞;王杰;;由一则案例引发的建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王兆峰;高洁;;刑事律师应注意的几个民事问题[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阮海根;王仁新;张意平;彭超;;应用CHN法推断三种刑事责任年龄(附532例报告)[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长铭;;应用Phastsystem(快速电泳系统)对命案现场微量血痕进行PGM_1酶型检验一例报告[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查玉明;共同犯罪分案处理同一律师不可为多人辩护[N];检察日报;2006年

2 罗湘平;采取调包手段“骗钱”是诈骗还是盗窃[N];检察日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龙云湘 本报记者 黄祖祥;追诉 让有罪者难逃[N];法制生活报;2007年

4 叶彬 朱大明;受雇开走车辆是否构成盗窃共犯[N];人民代表报;2007年

5 游伟 郭松民;醉驾为何不能一律入刑?[N];法制日报;2011年

6 赵秉志 肖中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N];检察日报;2001年

7 于书峰;保安利用职务便利盗窃驻勤单位财物是何性质[N];检察日报;2006年

8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被传唤到案 如实交代犯罪事实 构成自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江军 朱帅;经传唤讯问交代犯罪事实是否构成自首[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宁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吴培光;检察机关加强对“另案处理”监督的对策[N];法治快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平;羁押审查程序要素论[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剑峰;逮捕制度新论[D];吉林大学;2013年

3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大伟;盗窃罪定罪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彭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喻贵英;国际刑法中的共同犯罪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孟凡君;中国犯罪定量规定模式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10年

8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叶宁;警察讯问话语[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田鹏辉;片面共犯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远明;犯罪嫌疑人知悉权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2 赵芳;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范立娜;我国犯罪嫌疑人辩护权之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玲;论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亚可;心理学视角下的侦查讯问谋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申玉军;论我国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D];苏州大学;2006年

8 赵小军;使用盗窃的信用卡定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霁霖;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范慧慧;论逮捕必要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42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42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