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秦墓竹简》“城旦舂”考释
本文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城旦舂 刑名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旦舂"是一种刑罚,同时也可用于称呼承受这种刑罚的刑徒。由于传世文献的记载有限,历代学者在对"城旦舂"的注解和认识上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为这一刑名的考释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论题依据整理小组释文,从刑名指称、适用范围、服刑内容、服刑管理、附加刑罚等方面对"城旦舂"加以详细考释,以求获得较为全面可靠的认识。
[Abstract]:"Ching Dan Chung" is a kind of punishment, and it can also be used to address the criminal who bear it. Because of the limited records of the ancient literature. Scholars of all dynasties have many controversies on the anno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City Dan-Chung". The unearthed bamboo slips of the Qin Tomb in Shuihudi provide an important literature basis for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is criminal name, and the topic is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group. In order to obt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reliable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criminal name allegatio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content of serving a sentence, the management of serving a sentence, the additional penalty, and so on, in order to obt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reliable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中的古代中国哲学资料分类辑校与研究”(11AZD055)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作为刑罚名称和刑徒名称,“城旦”、“舂”及“城旦舂”数见于先秦两汉史籍。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1]255;《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2]85;《汉书·外戚传上·高祖吕皇后》:“高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慧;王恒展;;论《聊斋志异》中两性角色的错位[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5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6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董常保;;《史记》采《战国策》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董常保;;《战国策》的书名及编著者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睡虎地秦墓竹简》[J];法学;1982年10期
2 陈抗生;秦法和秦人执法——读《睡虎地秦墓竹简》浅识[J];江汉论坛;1979年03期
3 黄鸣鹤;刑名师爷[J];法律与生活;2004年17期
4 张建国;张家山汉简《具律》121简排序辨正——兼析相关各条律文[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5 张中秋;“耐刑”“完刑”考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6 徐文武;论《黄帝帛书》刑名思想[J];求索;2005年01期
7 张建国;秦令与睡虎地秦墓竹简相关问题略析[J];中外法学;1998年06期
8 邓薇;;从睡虎地秦简看秦档案及库房的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0年09期
9 郭永良;;韩非的刑名学说及其社会功能[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崔春华;;战国时期秦封建法制的发展——读《睡虎地秦墓竹简》札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赵晓军;秦国军队和刑徒的粮食供给制度[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崔永东;中国古代证据制度三题[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本刊编者;中国:法律与社会[N];法制日报;2008年
4 赵凯;秦汉律中的“投书罪”[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朱绍侯;关于“萧何定律”的评价[N];光明日报;2007年
6 法理学博士,重庆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 喻中;走向知行合一的法治[N];检察日报;2007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 崔永东;中国传统证据制度的另一面[N];检察日报;2011年
8 吴镜水;用骈体文写判词的绍兴师爷[N];北京日报;2007年
9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 崔永东;略说中国古代的审判责任制度[N];检察日报;2010年
10 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胡兴东;元朝:中国古代无成文法典下判例机制的典范[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文芳;古代刑名诠考[D];浙江大学;2009年
2 程政举;汉代诉讼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连宏;汉唐刑罚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文霞;秦汉奴婢法律地位及其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振洪;汉唐时期的损害赔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王辉;汉代家庭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龙大轩;汉代律章句学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谢全发;汉代债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明;秦汉简牍中所见“城旦舂”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光;秦汉律令体系中的“与盗同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晶;秦律赀刑考辩[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海洋;法家公私观念在秦律中的体现[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巍巍;睡虎地秦简中所见文书制度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6 孔倩茜;清代充军刑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李超;秦居赀赎债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宋作军;秦简中所载刑徒问题初探[D];吉林大学;2008年
9 武丽;秦代经济刑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徐丹;中国古代罚赎制度考辨[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2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6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