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媒体审判”事件的传播讹误——英国离奇命案“黑格案”真相探源
本文关键词: 媒体审判 黑格 南方周末 每日镜报 金柱 国内新闻 丹宁勋爵 迪肯 麦克斯 藐视法庭罪 出处:《新闻记者》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谈到"媒体审判"的典型案例,近年来国内新闻和法学界提及和讨论最多的,应该是英国的"黑格案"和中国的"张金柱案"。对于后者,争议最大、批评和反批评最多的是张金柱该不该死,可谓标准的观点之争。对于前者,国内业界和学界则出现了对基本案情的误译误读,因此可以说是"事实不清"乃至于以讹传讹。国人较多地了解黑格案,应该始于1998年初《南方周末》刊登的一篇文章,然后则是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的著作《法律的正当程序》中文本1999年问世之际。笔者认为,现在是该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时候了。
[Abstract]:Just talking about the typical cases of "media trial", in recent years, the "Haig case" in Britain and the "Zhang Jinzhu case" in China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mentioned and discussed in the domestic news and law circles. The most important criticism and counter-criticism is that Zhang Jinzhu should not die,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 standard argument. For the former, the domestic industry and academic circles have misinterpreted the basic facts of the case. Therefor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facts are not clear" or even the misinformation. Chinese people know more about the Haig case, which should have started with an article published in Southern weekend on early 1998. Then on 1999, when the book "due process of Law" by Lord Denning, a famous British judge, was published.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G206;D956.1
【正文快照】: 谈到“媒体审判”的典型案例,近年来国内新闻和法学界提及和讨论最多的,应该是英国的“黑格案”和中国的“张金柱案”。对于后者,争议最大、批评和反批评最多的是张金柱该不该死,可谓标准的观点之争。对于前者,国内业界和学界则出现了对基本案情的误译误读,因此可以说是“事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泽;;舆论评判:正义之秤——兼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之说的反思[J];新闻记者;2004年09期
2 吴飞,林敏;政府的节制与媒体的自律——英国传媒管制特色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郭世杰;;论“监企合一”与我国监狱职能的实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李婷;次道德现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据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郭哲;;对“见死不救”的法理学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黄学贤;赵中华;;农民平等权的学理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9 何勤华;;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10 余卫钊;苏秋月;;盗伐珍贵树木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以浙江红豆杉盗伐为视角的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婷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宋军;英国的国家安全与言论自由[J];法学杂志;2001年04期
2 肖永英;英国《信息自由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初探[J];情报杂志;2003年09期
3 李良荣;西方新闻媒体变革20年[J];新闻大学;2000年04期
4 戴雨果,曹青;变化中的新闻文化:当代英国媒体法规概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01期
5 卞建林;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J];政法论坛;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志远;袁侃;;“媒体审判”现象的多角度思考[J];青年记者;2007年16期
2 陈丽丹;;美国的陪审制度与“媒体审判”[J];传媒观察;2008年06期
3 宋玉岩;王大为;;浅析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之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0年27期
4 杨庆艳;;论媒体在司法公正中的角色定位[J];才智;2011年24期
5 唐娜;;论“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J];华商;2008年07期
6 汤丽声;;试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对我国媒体审判现象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7 吴丽;付云华;;浅论“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的冲突[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4期
8 吴永红;江成鹏;;对于“媒体审判”问题的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何露;;“媒体审判”须戒慎[J];法制与社会;2009年14期
10 余绍银;项海波;;论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协调[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学生 雷磊;有点名气就翻脸 当起媒体审判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童大焕;媒体审判害了“杨不管”[N];嘉兴日报;2008年
3 蔡定剑;媒体审判应该降温[N];法制日报;2001年
4 何淼玲;“媒体审判”:小心当被告[N];湖南日报;2008年
5 许身健;激浊扬清中警惕媒体审判[N];检察日报;2005年
6 诸巍;媒体审判”:长远有碍司法权威[N];解放日报;2004年
7 白丹 刘扬;谢泼德案:媒体审判之罪[N];中华新闻报;2004年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乔新生;媒体监督别过界[N];检察日报;2009年
9 吴兢;舆论监督司法的平衡点[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徐迅;质疑生效判决不等于“媒体审判”[N];检察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芳;刑事司法报道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亓荣霞;法官职业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张振亮;大众传播传者社会权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光亮;小雅琳案引申出的重庆媒体审判[D];重庆大学;2013年
2 洪黎;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5年
3 陈敏;“媒体审判”新探[D];复旦大学;2008年
4 袁佳;“媒体审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苏航;司法和舆论关系的冲突与协调[D];吉林大学;2012年
6 贺樝;媒体审判:错位的新闻监督[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叶一;媒体报道审判新闻的基本矛盾及其法律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瑾;“媒介审判”现象透析及其法律规制构想[D];兰州大学;2007年
9 谭骏;论媒体监督对定罪量刑活动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唐瑜;论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63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6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