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国货与洋货:中国近代国货运动的法制实践

发布时间:2018-02-04 18:45

  本文关键词: 国货 国货运动 立法 关税 出处:《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近代国货运动旨在推动国货企业的产销,发展民族经济,是中国人民大众反帝爱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国货运动的大背景下,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国货运动的发展,并在法制框架内对国货运动进行规制,对内以爱国的民族主义姿态应对大众的爱国情绪,对外则在关税制约下依然要顾忌各国在华利益,无法采取更大尺度的立法作为。
[Abstract]:The modern Chinese goods movement aimed to promote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domestic goods enterprises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economy,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atriotic struggle against imperialism. In 20th century,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also took a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vement of domestic goods, and to regulate the movement of domestic good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egal system. Domestic patriotic attitude to the patriotic attitude to the public patriotism, while the external tariff constraints still have to worry about the interests of other countries in China, can not adopt a larger scale of legisl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09JJD82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一、中国近代国货运动的法制史意义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是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发动,有众多社会进步阶级、阶层参与,通过宣传国货产品,推动国货产销,抵制洋货大量进口,以发展中国民族经济的爱国运动。中国的国货运动发端于20世纪初年。1905年,为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洪振强;;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述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宗玉梅;林乘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保护国货政策[J];史学月刊;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阳;近世中国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再讨论[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2 李秀莲;;浅谈清末东北地区粮豆贸易与社会的变革[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刘永国,唐湘雨;“三个代表”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必然性[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朱文通;张静如先生对中共党史学研究的贡献浅谈——读《静如文存》有感[J];北京党史;2003年05期

5 左峰;;基于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视角的近代中国工业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彭红英;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代春霞;;建国后中国近代金融业研究综述——对中国近代钱庄业和银行业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8 杜恂诚;;货币、货币化与萧条时期的货币供给——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走出困局回顾[J];财经研究;2009年03期

9 陈炜,李映涛;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平衡[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黄庆林;北洋政府时期文化发展原因探析[J];船山学刊;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天石;;辛亥革命与共和知识分子——对一种传统观点的质疑[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史全生;;清末新政是一柄双刃剑[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3 虞和平;;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走向[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胡茂胜;晚清至抗战前士绅与江苏农业近代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赵伟;近代苏南企业集团的一体化战略研究(1895-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6 刘迪香;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省区军政体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自俭;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巴杰;民国时期的店员群体研究(1920-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郭瑞卿;略论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张用建;艰难的变迁:抗战前十年中国西部工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晓建;士绅、赋税与社会风气:清末江西社会管窥[D];南昌大学;2010年

3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璐灵;20世纪30年代申新企业金融危机及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包蕾;清末中央银行之肇始(1905-1912)[D];南京大学;2011年

6 黎秀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商会与国货运动研究(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静雅;建设委员会电业政策研究(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洁;钱新之银行思想与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翰鑫;近代中央权威弱化下的经济现代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王金进;晚清和民国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研究(1840-1927)[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燕;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地位[J];学术交流;1999年05期

2 何啸伟;国外中小企业立法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雷鑫;立法的科学性浅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韩文蕾;中、美、日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立法比较[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年04期

5 徐向华;论立法的效率和公正的价值取向[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赵玫;安乐死与伦理道德及立法[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7 邹学伟;从平等看反腐败立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程滨;安乐死——立法与生命伦理[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佘俊臣;试论通过法律实现正义[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宫澎;入世后中国法律面临的若干问题[J];枣庄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才惠莲;;美国跨流域调水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曹凤中;周国梅;;关于循环经济立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纪宗宜;钟小坚;;中国脑死亡立法探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美珍;;我国古代森林资源保护立法之考量[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对我国安乐死立法的思考[D];四川大学;2006年

2 刘倩;清末陪审立法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3 李小霞;法律移植研究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奕;美国环境公正立法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亮;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华志强;论清末新闻法制[D];安徽大学;2005年

7 郭素莲;试论美国福利权利及其法律地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筱琦;英国证券内幕交易的规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程相冰;立法与新加坡的工业现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韩涛;权利冲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0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90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f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