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生态法律文明建设论纲
本文关键词: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生态法律文明 环境资源法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之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绘就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从法治建设的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中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实现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在立法方面,就目前而言,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批环境资源方面的立法,但没有一部环境资源领域里的基本大法足以体现统领性、纲领性和指导性的特点,还尚未形成一个完善和谐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在执法方面,环境执法力度小,国民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意识薄弱,都造成了环境执法难度的增加。因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法律制度保障将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
[Abstract]:After the report of the 18 Party Congres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beautiful Chi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the perfection of legal guarantee syst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grasp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erms of legislation,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issued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legislation. However, there is not a basic law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hat can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ce, programmatic and guidance, and has not yet formed a perfect and harmonious legal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protection. The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is small,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leg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s weak, has caused the environment law enforcement difficulty to increase, therefore, provides for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ore legal system safeguard will be our present most important priority.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项目编号:11&ZD081)第1个子课题“法律文明的起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与生态法律文明学术界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①其内涵“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综合;是指以人与自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珍;;环境执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2 毛如柏;;我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立法[J];法学评论;2008年02期
3 朴光洙;我国环境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郑少尉;;生态文明与环境立法的完善[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唐敏;;我国环境执法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张素英;对污染环境犯罪立法完善的思考[J];时代法学;2004年05期
7 李娟;;浅谈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华章;2012年30期
8 段启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犯罪的立法完善[J];学术界;2008年02期
9 杨通进;;能够拯救人类的上帝——生态文明[J];生态文化;2007年06期
10 杨添翼;宋宗宇;徐信贵;;论生态危机视阈下的环境立法公众参与[J];生态经济;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范蓓蕾;;古诗文教学有效诵读的求致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申睿;;《原本玉篇残卷·糸部》或体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陈源源;;《大正藏》本《妙法莲华经释文》校勘十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钱广荣;;推己及人:儒学和谐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丁震峰;;异体字的文化传承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王蓉;周训芳;;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初探[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9 孙绍伟;宋金华;;浅谈《环境保护法》第43条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10 黄锡生;段小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环境法律制度的历史性变革[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赵巍;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世安;;改革和完善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探讨[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2 文同爱;李灿;;关于“三同时”制度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3 王勇幸;;广东专家解读十七大热词:“生态文明”[J];广东科技;2007年12期
4 汪辉勇;;公共利益的本质及其实现[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吴双全,胡珀;论“入世”后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趋势——市场机制的运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程庆水;李华;范晓英;;河北省环境行政执法调查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刘苗荣;;强化环境法治 建设生态文明[J];河北法学;2007年11期
8 李克荣;;环境法执法机制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钟永森;左铭威;;基层环境执法的困境与解决思路[J];环境保护;2006年16期
10 王和清;环保执法难 群众意见多[J];环境导报;2003年1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世平;;论生态文明及其法律制度保障[J];政法学刊;2011年01期
2 肖国兴;法律要推动资源产权制度创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谢青松;;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支持与法律保障[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4 蔡守秋;敖安强;;生态文明建设对法治建设的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5 蔡守秋;争鸣!——法学前沿理论发展的动力[J];东南学术;2004年05期
6 郭芳;;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法律经济学分析[J];研究生法学;2002年04期
7 ;武汉大学法学院2003级博、硕士学位论文目录[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4年03期
8 本刊编辑部;刘志锋;;法治新篇[J];人民政坛;2011年03期
9 汪劲;;荷兰环境法考察报告[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4年00期
10 杜飞进;;法治建设的新起点[J];楚天主人;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芳;李娟;;法律生态化:生态文明下中国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顾雷鸣 王晓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N];新华日报;2011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蔡守秋;简论生态法学方法论[N];光明日报;2009年
3 记者 陈丽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N];法制日报;2009年
4 王灿发;对新法生效前后一直拒缴排污费的行为能否按新法处罚?[N];中国环境报;2004年
5 方 萍;谁该为环境污染“埋单”[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姚敏;解析环境权[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吴梦寒;让法理扎根社会土壤[N];甘肃日报;2008年
8 詹冬华;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要精神[N];三明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赵容;从薄变厚,是量变更是质变[N];人民公安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郑昭;地方立法要从“量”到“质”转变[N];福建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慧银;先秦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法哲学思想探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2 江小芳;我国配套立法的类型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项春晖;当代中国环境立法价值取向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91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9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