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法治建设的市场逻辑

发布时间:2018-02-05 04:47

  本文关键词: 法治 市场经济 市民社会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治生成的最重要的条件,在于作为法治重要基石的自由、平等以及宪法主治、有限政府和基本人权等价值,在社会的不断进化过程中得以演进形成。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逻辑的拓展,对于法治基本价值的孕育、演进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经济独立到身份平等,从市场规则到宪法主治,从市场平衡到有限政府,从市场自由到基本人权,均印证了市场经济与法治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二者之间关系的普遍经验,对我国同样具有参考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构建来说,同样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条件。而法治建设的历史要求,反过来会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更加开放、权利更有保障的制度环境的构建。
[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lie in the values of freedom, equality, constitutional rule, limited government and basic human rights, which are important cornerstones of the rule of la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market logic are the gestation,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value of the rule of law. I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from economic independence to identity equality, from market rules to constitutional rule, from market balance to limited government, from market freedom to basic human rights. Both confirm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ule of law. The universal experi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also of reference value to our country.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and a government ruled by law is also a basic and prerequisite condition, and the histor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turn,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re open economy and a more secur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从经济的角度看,法治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无论是从法治的原则,还是从民主、人权、宪法至上这些与法治密切相关的范畴去分析,经济因素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史同样表明,法治作为一种理想的政治形态,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婧芳;李振宇;;“经济人”假设与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比较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3期

2 乔洪武;重商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J];经济评论;1998年02期

3 齐秦;魁奈《经济表》思想起源初探[J];齐鲁学刊;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当代人际和谐建设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钱斌;;学术自由与制度保障——以中央研究院为例[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任爱红;;村庄内生秩序与农村生态社区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5 杨卫宏;;试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运行及规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孙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信仰、经济与政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7 张玉芳;;网络社会秩序建设探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年07期

8 梁宁;潘荣华;;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责任的缺失与重建——以南京彭宇案为中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吴连霞;;中国工会制度自发秩序的演进路径——以哈耶克社会秩序二元观为分析框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何东霞;;法经济学——一个法律的经济效率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马汴京;谢作诗;;FDI流入改进中国政府质量了吗?——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蒋婷;;行政执行过程中的公民权益维护问题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世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竞争法制建设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施蕾;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一;沟通行为体、国内制度变迁与国际制度准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亮亮;;法治的社会生成——论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结构的法治意涵[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马可;;和谐:法治与市民社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1期

3 胡文木;“市民社会”——西方法治产生的历史根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王晓春;市民社会理论法治观的解说效力与局限——兼评《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5 罗猛;中国法治之路的现实选择[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胡晓雨;;从美国《五月花号公约》谈当代中国法治方略[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11期

7 郝文娟;李旭燕;;论中国的法社会学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12期

8 赵永伟;入世——法治的新契机[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赵永伟;走向法治的新契机——入世背景下中国法治道路模式[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李春明;;市民社会视角下当代中国法治文化认同[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霞;;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2 罗洪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治”与“法治”[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何为;;全面、深刻、历时剖析新时期的治国方略[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4 汪建成;;公正——法治的核心[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钱天华;;关于法治的“软环境”[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张君平;;法治的现实检讨[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张君平;;法治的现实检讨[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9 宋广德;;行为法学与厉行法治[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10 马念珍;;对法治理论与道德精神一致性问题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理学博士,重庆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 喻中;走向知行合一的法治[N];检察日报;2007年

2 江西省萍乡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李烨红;深植法治之根[N];人民日报;2007年

3 记者 孙龙;“中国近代社会与法治变迁”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罗志田;法治的一个历史选项[N];南方周末;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霞;研讨“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6 蒋德;依法治理 南京把“虚事”办实了[N];法制日报;2007年

7 宋功德;法治重心之我见[N];法制日报;2007年

8 刘莘;征求民意是法治应有之义[N];检察日报;2006年

9 陈庆贵;把周正龙案办成铁案才真正具有标本意义[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陈靖 何苗;中西方观念差异不影响法律文化交流[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文山;越南农村管理中的乡规民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侯瑞雪;论“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为颖;私法视野下的中国社会转型[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晁育虎;转型中国法律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秦国荣;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继军;论公法与私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蒋先福;法治的合理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美玲;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和谐法治社会之构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永胜;我国实现法治的条件研究[D];华侨大学;2002年

3 葛建义;论法治与市民社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于柏华;构建中国的法治本土化根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何峥嵘;法治的社会基础[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殷峰;论市民社会与法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飞轮;市民社会是中国走向法治的基础[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8 郑朝明;社会团体的法治功能与制度建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关雁春;中产阶级:现代法治的社会结构性支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92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92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b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