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与传统中国平民政治模式的建立
本文关键词: 商鞅变法 平民政治模式 差序格局 平等机制 出处:《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商鞅变法的本质在于建立一种与"封建"贵族政制完全不同的、以军功和法制为核心的新型平民政治体制模式:王的权威至高无上;王以下的全体国民则在等级差序的设计中,给予平等的升赏机会和同样的惩罚手段;建功立业不再是"肉食者谋之",一介平民可跻身为将相,这是中国传统国家社会政治模式的重大变革。这一模式的形成,并通过秦帝国的统一推向全国,奠定了两千年中国传统政治模式的基本格局。
[Abstract]:The essence of Shang Yang's reform li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model of civilian political system, whic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feudal" aristocratic system and centered on military merit and legal system: the king's authority is supreme; In the design of rank difference, all the people below Wang were given equal opportunities of promotion and the same means of punishment; Building meritorious service is no longer a "meat-eater", a common person can be among the generals, which is a major change in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model of China. The formation of this model, and through the unification of the Qin Empire to the whole country. Established the basic patter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model in 2000 years.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汉国家理论建构研究》(11XFX006)
【分类号】:D092;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缨;;商鞅:从“信”到“霸”的变革者悲剧[J];领导文萃;2009年20期
2 魏希楠;刘琳;;浅析商鞅变法中军事法治思想[J];军事历史研究;2010年01期
3 徐进;商鞅变法何以能够成功[J];法学论坛;1993年02期
4 智者;;决策前要倾听不同声音[J];刊授党校;2008年07期
5 杨庆博;章传文;;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J];人民论坛;2010年23期
6 施展;;商鞅变法对我国法制改革的启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仇道滨;夏青;;商鞅经济思想价值透析[J];理论学刊;2007年08期
8 杨波;;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的现代启示[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9 ;读者论坛[J];决策;2006年10期
10 杨慧芳;;科技与社会互动视角下的商鞅变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敬一鸣;王登峰;李东晓;;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的发展机制——针对北京大学生的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孔岳;;关系格局、关系运作与私营企业组织演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凌;;对陈戈、储小平案例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刘锐;;从差序格局到团体互动:新浪微博空间中的知识生产与机会流动[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与我国古代户籍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6 申茂盛;;关于商鞅变法中改革家庭结构的分析[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7 石玉亭;吴少龙;;市级部门预算中的非正式制度:差序格局与自给自足——D省某欠发达市的调查[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晋文;;商鞅变法与秦国田租的征课——兼论秦汉“纳粟拜爵”与“更赋”的起源[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9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10 肖仕平;;现代人格建立与道家思想资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史学博士 刘国祥;商鞅变法不是一次成功的变法[N];北京日报;2008年
2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 赵云旗;强大从这里启程:秦孝公推商鞅变法[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江冬;“徒木立信”之商鞅变法[N];西部法制报;2009年
4 程念祺;美化商鞅变法有违史实[N];东方早报;2010年
5 方旭东;从差序格局到差序场[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刘文瑞;商鞅变法的决策思考[N];医药经济报;2008年
7 专栏作家 五岳散人;秦朝的成功与灭亡[N];经济视点报;2010年
8 民族所 张继焦;差序格局:从“乡村版”到“城市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苏培科;中国股市改革应该借鉴商鞅变法[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10 郝铁川 教授;权利实现的差序格局[N];检察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海礁;《商君书》治道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章伟;失去农民的村庄:夏村叙事(1976-2006)[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欧阳凤莲;《商君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晓玲;现代化进程中的东北家族及其成员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时显群;论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D];重庆大学;2009年
7 王富伟;工商活动与村庄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红艳;社会网络与“新生存空间”的生成[D];上海大学;2007年
10 邱梦华;社会变迁中的农民合作与村庄秩序[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中会;商鞅变法思想及其法哲学内涵的思考[D];湖南大学;2009年
2 王宏;变法的前夜:秦国墨学与商鞅变法的社会史考察(B.C.384—B.C.338)[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多旺;法家的功利价值取向与泰国的兴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慧芳;STS视域下的商鞅变法[D];山西大学;2008年
5 王蓓蓓;村庄变革进程中的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秦启轩;论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D];河海大学;2004年
7 朱家有;论商君书的农战思想[D];河南大学;2008年
8 雷荣琴;校漂族社会支持状况的个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褚运超;民间借贷与差序格局[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刘兴景;我国转型社会中社会关系的理性选择[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492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9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