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展开法治思维与实施法治方式的前提
本文关键词: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法律话语 法律方法 权力修辞 出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人们日常思维和言语表达中,权力修辞占据主导地位。权力场成了影响决策的最主要因素,这既不符合法治的原则要求,也难以成就管理国家与社会的法治方式。从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的角度看,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是展开法治建设的思想条件。权力修辞与政法思维相匹配,重点维护的是管理秩序;法律话语与法治思维相适应,要限制权力,捍卫权利,是与法治建设相适应的法治意识形态,维护的是法律秩序。法律话语与权力修辞的冲突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从西方法治的经验和中国法治建设的需求看,法律话语能否平衡权力修辞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败。
[Abstract]:Power rhetoric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thinking and speech expression. Power field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decision-making, which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It is also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of the rule of law. From the way of thinking to determine the way of behavio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ower rhetoric to legal discourse is the ideological condi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Legal discourse adapts to the thinking of the rule of law. It is the ideology of the rule of law to restrict the power and defend the right,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The conflict between legal discourse and power rhetoric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from the western experienc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Whether the legal discourse can balance the rhetoric of power relates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77)“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晟;;社会变迁中的法律修辞变化[J];法学家;2013年01期
2 刘远举;;中国会出现“劣质民主陷阱”吗?[J];领导文萃;2013年02期
3 曹林;;讲理精神的缺失[J];领导文萃;2013年04期
4 林怡;;为何还是奥巴马?——2012美国大选观后[J];领导文萃;2013年04期
5 陈金钊;;把法律作为修辞——法治时代的思维特征[J];求是学刊;2012年03期
6 陈金钊;;把法律作为修辞——认真对待法律话语[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陈金钊;;用法治思维抑制权力的傲慢[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8 陈金钊;;把法律作为修辞——讲法说理的意义及其艺术[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3 李鹏涛;王泽壮;;革命的“病理学”——布林顿对“革命”的开拓性研究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4 高佳琦;;浅谈新闻学规范的依据和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5 鲍超;刘爱平;;法国大革命与陈独秀早期思想——兼论第三种革命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6 武夷樵;;从中国乌托邦到空想社会主义——西欧现代性成长中的乌托邦转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8 何远琼;;示范合同的制度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凌斌;;现代性危机与政治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魏建国;;普遍信任:法制现代化的深层内驱力[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何军;;有效性: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治理绩效基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肖瑛;;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刘志广;;财政制度变革与现代国家的构建——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刘泓;;当代西方民族主义主要理论观点解读[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李绥州;;推进行政改革的技术路径: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例[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平原;;董必武等领导的华北根据地《民法典》起草情况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权;当代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罗阳;经济危机、社会动员与政治稳定[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文竹;明朝中后期的商业走向及其策略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石成松;论1789年前后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历史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7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杰;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江南大学;2010年
9 张永亮;复数的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翟正国;转型时期中国国家自主性问题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A.K.韩礼德;姜望琪;付毓玲;;篇章、语篇、信息——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杨昌宇;;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文化阻滞力[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3 程关松;;现代法治文明元叙事中的社群主义修辞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陈金钊;;法律修辞(学)与法律方法论[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1期
5 陈金钊;;法律方法的界分及其实践技艺[J];法学;2012年09期
6 马克·C.莫达克·特鲁安;杨富斌;;自然法的过程理论与中国的法治[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00期
7 苏力;;修辞学的政法家门[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8 顾培东;;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J];法学研究;2012年03期
9 鲍鹏山;;官腔的后果[J];领导文萃;2011年24期
10 谢韬;;美国的傲慢与谦逊[J];领导文萃;2012年2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贾焕银 重庆大学法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美国俄勒冈大学 大卫·弗兰克;[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任远;[N];学习时报;2011年
4 方工;[N];学习时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书评[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7年00期
2 叶明,叶世清;法理天空 用精取宏——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王雪莹;;浅析法律的相对客观性[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07期
4 陈朝阳;法律方法之基础:司法能动性[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王国龙;;法律方法:问题与语境[J];法律方法;2007年00期
6 于志勇;;浅析法律方法的价值与局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王云鹤;;论法律方法的价值与局限[J];知识经济;2010年24期
8 韩德强;郝红梅;;论法律方法的异化及其危害——兼析司法过程中司法资源的市场化配置[J];法律方法;2005年00期
9 郑宏雁;;法律智慧运用古今谈[J];政法论丛;2006年05期
10 陈金钊;侯学勇;;法律关系及其逻辑模型的建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志强;;论法律论证(摘要)[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金钊;侯学勇;;法律关系及其逻辑模型的建构[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国涛;;“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名称解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海嵩;;水管理体制的法律思考——以水务局为中心的考查[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5 郭哲;;论法官在法律规范冲突中的选择适用权[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6 宋炉安;;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发现[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万长松;;实现领导方式的法律化[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8 郑磊;;“法律学方法论”的复合结构[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林来梵;郑磊;;关于“法律学方法论”——为了一个概念的辩说[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金承光;;新编《法律逻辑学》撰写大纲[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耕身;“灰色”的法治思维[N];检察日报;2001年
2 林劲标;徐tD和她的“均衡对价”法治思维[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田成有;社会管理的法治思维[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省政协常委、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田成有;社会管理的法治思维(上)[N];云南政协报;2010年
5 甘肃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黄梅兰;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能力[N];甘肃法制报;2011年
6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 周永坤;法律方法也是法[N];检察日报;2011年
7 无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孙国祥;用法治思维寻求社会管理创新之路[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葛洪义 陈年冰;法治之“重”与法律方法[N];法制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王冬梅;安全隐患处罚呼唤法治思维[N];工人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张国香;法律方法对司法裁判的影响[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光宁;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个分析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2 姜世波;习惯国际法的司法确定[D];山东大学;2009年
3 刘成安;论裁判规则[D];山东大学;2009年
4 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实现[D];山东大学;2008年
6 范沁芳;西方公共利益观解读[D];苏州大学;2007年
7 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山东大学;2006年
8 朱良好;法律适用类型归属技术范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崔军;论司法裁判[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盈;法治视野下的法律方法[D];郑州大学;2010年
2 梁继伟;法律方法在公安机关侦办邪教类案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拓;法律方法研究的实践面向[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成田;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方法及其关系[D];燕山大学;2010年
5 史敬良;“李庄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郭志强;论法律论证[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杨瑞;论法律方法在司法应用中重要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巩方健;民间法与法律解释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纪春娥;论司法过程中法律论证的运行模式[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刘叶深;法律方法与法律论证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93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9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