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事诉讼制度述略
本文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诉讼制度 民事案件 清代法律 出处:《兰台世界》2013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事诉讼相关的制度在清朝年间的发展,是民事诉讼制度中国清代的集大成者,与历代的诉讼制度相比较,这一时期的诉讼制度充分地在管辖方面、起诉方面等显示了其法律化与制度化,更是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 litigation related system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the epitomization of the civil litigation system in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litigation system of the past dynasties, the litigation system of this period was fully in jurisdiction. Prosecution shows its leg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bu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分类号】:D929;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艳君;;清代民事诉讼特点略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2 李艳君;;清代民众诉讼思想探析——以《冕宁县清代档案》为例[J];理论界;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2 丁国峰;魏春明;;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张卉芳;;论成文法在农村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4 刘康磊;;无讼与厌讼之辩[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5 王烨;“程序先于权利”原则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借鉴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杨晓辉;;明清刑事审判制度及实践一瞥——以《聊斋·胭脂》为视角[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刘吉涛;;中西小传统诉讼观念之比较——以民间法谚为视角[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8 朱腾;;秦汉时代的律令断罪[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9 徐淑芬;;论法律传统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丹;;我国检察机关职权范围与领导体制的演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张晓芒;;从法律制度建设看逻辑的求真作用和求善作用[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6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6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曲玉梁;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袁哲;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泾;我国司法引入商业判断规则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蒋琳;董康与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权文长;法律与社会控制: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传统及当代启示[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保民;论民间法的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帆;伍廷芳民商法思想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邓晓飞;宋代商税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万钧;论“亲情犯罪”刑罚裁量制度的确立[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刘帅;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村规民约问题[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忠明;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碎华;陈官;;试论建立和完善行民平行诉讼制度[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李艳君;;清代民事诉讼特点略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赵欣,李英;关于完善民事案件普通管辖权的思考[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王瑞;;我国民事检察制度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司法改革论评;2002年01期
5 支强;;试论明代民事诉讼的基本特点——以“赵县尹断两姨讼婚”案为例[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6期
6 汪世荣;汉唐民事诉讼制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7 翟婉华;;试论西周的诉讼制度[J];兰州学刊;1991年05期
8 王展;;论诉讼制度、理念和原则对专家证言制度的影响——以美国与法国专家证言制度之比较研究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9 张友渔;;检察院是否参与民事诉讼问题[J];政治与法律;1982年02期
10 王于红;;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应山;刘碧洲;;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陈玉斌;蔡东兵;;民事案件调解中的心理学应用[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吕树军;;关于民事诉讼中证人拒不作证法律责任的几点思考[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4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与民事诉讼分离两裁终决是最佳选择[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肖建国;;群体性利益的保护与公益诉讼——以民事诉讼为中心的研究[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6 郜尔彬;;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之比较[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7 夏煜琳;;民事案件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蒋桥生;;让调解走进“禁区”——民事诉讼调解范围与限度之扩张[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书杰;张惠灵;;WTO与我国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10 徐锐锋;;公诉人如何适应庭审诉讼制度的改革[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斗斗;两年全国受理反垄断民案仅10件[N];法制日报;2010年
2 徐亢美;民间纠纷及时化解“调解”中[N];文汇报;2005年
3 记者 李松 黄洁;代理律师可主持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鑫 通讯员 付冬琦 贺晓琼;成都推广民事诉讼速裁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鲁克勇;民事诉讼三年未了 检察建议促调结[N];法治快报;2008年
6 周洪生邋陈良清;贾汪法院民事案件实行“对话型”审判机制[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秦延安;是民事案件还是水事纠纷?[N];中国水利报;2009年
8 徐吉梅;探索刑附民案先兑现后审理模式[N];江苏法制报;2010年
9 许松;喝酒打赌赢的“权利”能否向法院主张?[N];江苏法制报;2007年
10 张勤;中国告诉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影响[N];江苏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郑素一;民初民事诉讼的现代转型[D];吉林大学;2010年
3 程林;民事速裁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郑妮;示范诉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艳君;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都本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边媛;南宋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小林;民事诉讼公开法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正英;论民事案件管理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展才;论我国民事诉讼当庭宣判[D];广东商学院;2011年
3 尚彩云;民事诉讼特别程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卫容;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刘佳章;论民事诉讼中的行政争议问题处理[D];吉林大学;2010年
6 贾红营;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D];四川大学;2004年
7 廖荣兴;论民事诉讼中的推定[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孙德军;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理性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湘程;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10 李慧;具体行政行为对民事诉讼的法律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07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07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