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原则视角中的民事法官庭审话语
发布时间:2018-02-13 11:54
本文关键词: 民事法官 目的 身份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事法官庭审中的言语行为是有目的的。法律人与社会人的双重身份是法官话语目的的产生基础,两种身份之间的紧张与融合,影响了目的的产生和表达。在民事庭审实践中,法官的目的表达主要通过程序性控制和实体性参与来实现。法官的目的表达状况,可以显示其身份认同状况。
[Abstract]:The speech act in the civil judge's trial is purposeful. The dual identity of the legal person and the social person is the basis of the judge's speech purpose. The tension and fusio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identities affect the gene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purpose. The purpose expression of judges is mainly realized by procedural control and substantive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20002040647
【分类号】: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夏丹;廖美珍;;民事审判话语中人称指示语的变异与身份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赵毅衡;;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符号自我[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3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上)——语用研究新途径探索[J];修辞学习;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锐;;刑事审判中公诉人的机构角色与语言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2 廖美珍;;语用学和法学——合作原则在立法交际中的应用[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3 贾敏;;浅析我国法庭语言[J];边缘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4 吴鹏;张t,
本文编号:1508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0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