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关于“比较优势”的赋权理论

发布时间:2018-02-13 15:32

  本文关键词: 知识产权 正当性 比较优势 出处:《知识产权》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比较优势"的赋权理论意指将通过比较得出的某些行为方式作为相关财产权的赋权依据;"比较优势"是被人们所承认或者能被人们所承认的行为方式,应至少满足普遍性和清晰性两个条件;由于先占行为适用范围的限制、创造性劳动存在难以克服的"反常问题"和"内在概念问题"、投资行为不能满足普遍性条件,这三种行为方式都不适于作为知识产权的赋权依据;应将创造行为作为知识产权中创造成果权的一般赋权依据。
[Abstract]:The empowerment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means that certain behaviors obtained by comparison ar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empowerment of relevant property righ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a behavior that is recognized or can be recognized by people. At least two conditions of universality and clarity should be me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preemptive acts, there are insurmountable "abnormal problems" and "inherent conceptual problems" in creative labour, and investment acts cannot satisfy the universal conditions. These three types of behavior are not suitable as the basis for the empower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reative behavior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general basis for the empowerment of the right to create resul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项目(NKQ1120)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FX11-03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17;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峰;;先占的历史考察与制度功能——兼论我国《物权法》中先占制度的确立[J];法学杂志;2006年03期

2 熊琦;;著作权法中投资者视为作者的制度安排[J];法学;2010年09期

3 陈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4 刘春田;;知识产权制度是创造者获取经济独立的权利宪章[J];知识产权;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顾学宁;;当局者清——全球金融风暴、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世界的未来、中国的作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云生;民法典设立先占取得制度之必要性与可能性透视[J];河北法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德杨;“假廉真贪”面面观[J];政府法制;2002年08期

2 邵景均;;和谐: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J];学习月刊;2006年04期

3 张建斌;市场经济法行为方式略论[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3期

4 万美容;当代青年行为方式的特点及其调控[J];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05期

5 金熙德;;“普通国家化”:日本政治与外交行为方式演变趋势的全面审视——为《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所作序言[J];东疆学刊;2006年01期

6 本刊编辑部;宠物!让人欢喜让人忧[J];家庭医学.新健康;2005年07期

7 李志彪;奉行正确行为方式的三个层面[J];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20期

8 沙龙·迪亚娜;;别人与自己[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7年09期

9 陈勇鸣;重视职工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变化[J];党政论坛;1994年04期

10 金一虹;看不懂啦,中国人——漫谈国人行为方式大改变[J];华人时刊;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建;;医学生人格特征、行为方式、特质应对的调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沈秀敏;;反对邪教,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A];依法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三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春福;;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行为方式和建构机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长岷;;人类的印刻:儿童心理发展的新探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林实;黄子杰;徐斌;张仁川;陈璇;;行为类型和SCL-90评价对生理功能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于毅;谢辉重;;德国牧羊犬追踪作业行为方式观察与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程建;;关于地方公共行政行为方式变革法律问题的思考——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彭石玉;;外语学习者言语交际行为方式调查与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孙登竹;;如何在自由与限制中寻求平衡——对新课程下课堂常规的肤浅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李庆真;;从“村落”到“村”:解读一个变迁中的村庄[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原;研究发现常看电视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N];九江日报;2009年

2 中共陕西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王康;变革行为方式:领导干部值得重视的问题[N];陕西日报;2010年

3 杨玉民;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的社会[N];中国信息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孙向芳;改变我们的饮食和行为方式[N];农民日报;2003年

5 胡丹玲;跟着感觉走不如问明白再走[N];中国邮政报;2010年

6 张沛灏;用文化激发创业热情是一招妙棋[N];中国财经报;2009年

7 邵景均;把和谐理念体现到行动中[N];人民日报;2006年

8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宋超;深水静流传播慈善文化[N];文汇报;2009年

9 张淑芳;男女行为方式有别,只因大脑本来就分男女?[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孙放 郭颖;从针头线脑小事教起 从待人接物环节帮起 从基本生活规范抓起[N];战士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帘秀;俄语动词行为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牛文娟;基于系统演化算法的水资源多Agent系统建模仿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张彬;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丁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设立行为的战略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苗笑雨;虚拟与现实:大陆网络虚拟即时交流主体行为与心理机制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6 赵红;生态智慧型企业成长及其仿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袁志;勘验、检查笔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项峰;地方政府行为外部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路红青;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祥国;偷税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春光;论洗钱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焦润峗;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范立平;高考招生来源计划的行政法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张莉;中国政府行为方式的根本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红江;论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李研科;证券内幕交易罪若干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罗敏捷;偷税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赵诣;博览会的环境意象与人群行为特征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10 程利;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性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08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08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d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