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3 20:32

  本文关键词: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法律制度 变迁 决策 出处:《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上海开埠后金融业即起步发展,贸易优势的发挥推动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逐步确立并终在1930年代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伴随金融业发展,上海金融法律建立完善并最终形成与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相适应的金融法律制度。上海金融法律制度既是上海金融发展的果,又是推动上海金融中心发展的因。金融法制的历史积淀,对当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决策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力求从经济史学、金融史学、法律史学和政治史学相结合的学术视角,以法律史研究为主体,提炼出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变迁的本质特征,以有裨益于当代的决策实践。 导论主要交待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当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大国和平崛起的需要,具有特殊时代意义。以往对上海近代以来金融法律的研究,侧重于经济、金融本身,其对金融法律的涉及基本还是服务于金融史研究主线的需要。本文则是以金融法律研究为主线,把金融法律制度作为金融中心发展的内生机制予以考察,进而对当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自发性与自觉性相结合的命题作出更深刻的回答。同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等与本文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作了介绍分析;还对本文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观点,研究方法、思路和缺憾作了交待。 第一章主要对清末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初创进行考察。上海开埠后的贸易繁荣、租界建立,对上海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外商银行集聚使上海金融实力和控制力明显增强,并对上海华商金融业产生、发展具有示范和刺激作用。随着清末修律和上海华商金融业发展,上海金融法律制度形成。上海银行业关于监理机构、市场准入、业务监理的规定已经出现,《中国通商银行章程》是这个时期上海侧重单个银行立法特征的典型代表。同时上海商会积极推动证券立法完善,保险契约法和保险业法等也进入初创阶段。 第二章主要对北洋政府时期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发展进行考察。这个时期中国金融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上海金融中心获得较大发展。国家“双央行”法律制度建构对上海金融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代表的上海地方金融实力显著增强,独立品格渐显。上海银行业关于监理机构、市场准入、业务审慎监理和银行公会的法律规定有所完善,上海银行公会也更积极地承担起行业自律监理职能,并推动有关立法。上海证券法律制度进步颇多,租界当局、证券交易所的证券法律规定、自律性规定,对上海证券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上海保险法律制度虽无显著创新,但已然将外商保险机构纳入法律规制范围。 第三章主要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确立进行考察。此时上海金融已形成资源集聚和释放的内生机制,加之中央政权鼎力支持,上海金融中心乃至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式确立。随着时局变化,上海金融监管经历了由单一制向多元制的变迁,金融监管效率总体而言不断加强。上海的中央银行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商业银行法律制度体系完备,在沪国家金融专业行局均适用特别法监理,银行同业救助法律规定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的不足。上海证券监理法律制度日趋成熟,证券交易所和证券行业组织的自律性规范有了较大完善。上海保险法律体系确立,保险同业公会积极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并推动保险立法完善。 第四章主要对新中国建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进行考察。这个时期上海金融完全归入国家高度集中的“大一统”金融监管体制,由于法律虚无主义盛行,国家以党代政、政策代法,上海金融法律制度在国家法律层面比较苍白,在地方法律层面几乎空白,行业自律规范阙如。上海金融对全国金融立法无甚影响,国家亦无须对上海金融做出专属性规范或考量,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不复存在。 第五章主要对当代上海金融中心法制重建和决策变迁进行考察。这个时期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重新确立,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作为战略逐步进入决策层视野。与近代以来显著不同,当代上海金融中心已经由“自发”发展,转变为“自觉”建设,并从地方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个决策过程以上海金融发展为基础,包括了法律制度重建和政策推动两个方面。政策推动更加注重对法制的借鉴,改变了主要依靠讲话和内部文件的做法,更多地采用了制定法律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当代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包括了比较完善的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以及证券、保险法律制度,其中比较先进的地方金融促进法、比较健全的行业自律性规范以及比较完善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尤其可圈可点。结论主要是在对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变迁及决策进行考察基础上的提炼 总结。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的形成是历史性成长过程,金融中心形成发展与金融法律制度构建演进具有非常密切的互动共生联系。从历史上看,上海金融中心法律制度是法律移植和法律本土化结合的典范。金融中心及其法律制度发展是当代上海发展的重要内容;上海金融中心及其法律制度发展对全国金融发展及其法律制度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个逻辑关系,从法律作为金融中心内生机制的视角,对当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决策史进行研究,以史为鉴,于当代更加科学化、法制化地决策实践无疑具有极强现实意义。当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当着力加强航运金融业发展,继续完善决策的法制化路径,加强上海地方性金融监管,更加重视发挥法制作为金融中心内生机制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9;D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曼;;四联总处对战时银行机构的法律监管[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2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岳宗福;张秀芹;;近代中国保险立法述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张兆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财金政策研究[J];渤海学刊;1995年04期

5 孙立坚;;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格局与沪、港面临的机遇[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04期

6 李本森;中国近现代证券立法的特点及启示[J];法学;1996年03期

7 徐冬根,王传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法律主导作用[J];法学;2004年11期

8 戴天柱;;长三角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功效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7年04期

9 国务院研究室财金贸易研究司课题组;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J];管理世界;1994年05期

10 刘慧宇;中国近代中央银行体制演变刍议[J];民国档案;199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厉无畏;[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志刚;中国近代银行业监理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杨东霞;中国近代保险立法移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王志华;中国近代证券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陈礼茂;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与早期运作研究(1896—1911)[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辉;试析中国近代银行监管制度及思想(1859~1927)[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夏友仁;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钟绍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向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丁丁;区域金融中心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韩雪;论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设[D];吉林大学;2005年

7 魏浩然;中国中央银行的现代化(1928—1945)[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军;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及其制度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闫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吴永光;国民政府时期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27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27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