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雇员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判例研究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 严重精神痛苦 不当解雇 职场性骚扰 自由裁量 惩罚性赔偿 出处:《燕山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我国,雇员精神痛苦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公众和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职场压力的不断增大,处于优势地位的雇主或者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实施一些不当行为对雇员的精神权益加以侵犯,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并不能对雇员的精神痛苦加以救济,理论研究也处于初期阶段。笔者选择撰写本文,以期望弥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并为立法及司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比较借鉴的研究方法、交叉研究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方法),实现了三种结合(国内和国外相结合、实体和诉讼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贯穿于全文。 本文在结构上除了导论以及结论外,共包三章。第一章从精神痛苦的含义及历史沿革入手,着重阐述了雇员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认定的要件。第二章从判例的角度阐述了常见的两种雇员精神痛苦的诉讼类型(不当解雇和职场性骚扰导致的雇员精神痛苦)。第三章阐述了美国雇员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制度对我国的立法启示。我国目前尚未有关于雇员精神痛苦损害赔偿的专门立法,传统的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制度又不能有效解决雇员精神权益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雇员也在遭受着精神痛苦,“有损害就应当有救济”。笔者论述了美国雇员精神痛苦损害赔偿的借鉴价值,从社会基础、立法基础、司法基础三个方面阐释了引进此制度的正当性,最后对我国相关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Abstract]:In China, employees' mental distress is a hot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the public and the media. 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in the workplace, employers or managers in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work, we often take advantage of our own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some improper behavior to infringe upon the ment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mployees. However, the current law of our country can not remedy the mental suffering of employees. The author chooses to write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blank in this field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The method of cross-research and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have realized three kinds of combination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ity and litig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run through the full text.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begins with the meaning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ental pain. The second chapter expounds the common two types of litigation (improper dismissal and workplace sexual harassment caused by employees' mental p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se law. The third chapter expounds the legislative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employees' mental suffering compensation system to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pecial legislation on compensation for employees' mental suffering damage in our country. 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pain and suffering can not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ees' spiritual rights and interests. But at present, the employees in our country are also suffering from mental pain, "there should be relief if there is damag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value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suffering of American employees, from the social basis, the legislative basis, Three aspects of the judicial basis explain the legitimacy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system,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system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71.2;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8号 雇主为雇员承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税款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问题的公告[J];财会月刊;2011年22期
2 俞肃平;;浅议《侵权责任法》下 雇员受害赔偿归责原则及救济[J];中国律师;2010年03期
3 宗志翔;方媛;;浅析我国精神损害赔偿[J];理论导报;2011年06期
4 姜维真;;德国解雇保护法律制度述评[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5 谢莲秀;;论澳门雇员职业安全健康意识与职业意外的关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张咏;;儿媳私自堕胎,公婆可否要求赔偿精神损失[J];长寿;2011年07期
7 冯薇;;NBA停摆中那些被忽略与被损害的人[J];小康;2011年08期
8 赵大卉;;美公务员廉政的“严管”与“自律”[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06期
9 周立;;雇佣关系中损害赔偿相关法律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10 李雯;;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被诉案件的管辖权问题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珊珊;王振;肖泽萍;;交通事故后PDI、PDEQ可预测PTSD的发生[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孙俊清;李勇建;涂奉生;;采用替代策略时人才租赁中心两类雇员规模优化问题的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卷)[C];2004年
3 叶红;;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谈强行解聘对信息安全的影响和应采取的措施[A];第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5年
4 廖珩;;脑瘤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林世知;;纪律行动、工作效率与劳资关系[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曾庆生;;政府控股、社会性负担与代理成本——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焱;;管理无效执行者[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潘涛;;癌症病人疼痛干预及临床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许谨良;;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相结合方式研究[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10 史丽;;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志宏;雇员受伤谁担责[N];江苏经济报;2005年
2 记者黄培昭、李潇、张梦旭;以色列外交雇员撂挑子[N];人民日报;2011年
3 吴江;“7成中国雇员欲转行”值得警惕[N];上海金融报;2011年
4 王旭东;国企更应成为“最佳雇员”[N];广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朱艳燕;“80后”雇员:让我分享利润我会干得更欢[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6 阿元;雇员从事雇佣活动受伤 是否应该自负一定责任[N];中国建设报;2005年
7 常晓山;雇员疏忽致商品被盗是否该赔[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我企业雇佣欧盟雇员1.5万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杨颖辉;博格华纳:共同实现企业需求与雇员期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10 ;给管理者的四句进言[N];今日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琳;英美法上精神痛苦损害赔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向锐;基于专业化的企业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邱毅;企业跨国并购整合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韦倩;人类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彭雪梅;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张士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契约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杨波;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陈佳;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李灵燕;论企业内的权力关系[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相立贤;美国雇员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判例研究及启示[D];燕山大学;2010年
2 王瑛;论雇佣合同[D];山西大学;2006年
3 Miss Wanarin Somkietikul;工业企业车间员工的安全观念与安全作业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夏华玲;雇主责任制度新论[D];烟台大学;2007年
5 邱君;雇主对雇员的赔偿责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刘雪莲;外资保险企业对中国雇员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夏炜;跨文化交际:在华美国跨国公司中中美雇员非言语交流对比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孙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鲁芳;基于雇员监管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郭庆;论雇主对雇员工伤事故赔偿责任[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27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2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