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社会法治国:德国学说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 法治形态 社会国 法治国 社会法治国 出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德国社会国理念为法治演进指明了重要方向。社会国理念产生于国家和社会二分的背景,旨在保障公民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促进社会平等,彰显社会安全价值和社会补偿功能,推动社会财富的增加并提高社会分享的水平。社会国与法治国融聚而成的社会法治国观念已在德国学界得到普遍认同,对于探索中国的法治建设之路有借鉴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idea of German society has pointed out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rule of law. The concept of social state comes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chotomy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which aims to guarantee the minimum living conditions of citizens and promote social equality. It shows the value of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function of social compensation, promotes the increase of social wealth and raises the level of social sharing. For exploring the road of the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re is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主义法律观研究”(14AFX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苏全有;;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巫肇胜;;听证制度:一个妥协视角的公正命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严一云;刘晓光;;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8 肖晴;杨超;;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9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梁丽;;广告的暴力及其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时红秀;;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7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弛;中国学位授权制度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前红;;游街示众:法治国建设过程中的不谐音[J];法学;2007年01期
2 刘争志;林恩伟;;德国法治国概念源流考略及新探[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0年06期
3 阿道尔夫·J·默克尔;谢怀h;;翁振葆;;法治国的观念和形态[J];环球法律评论;1983年05期
4 俗僧;苏联法学家关于如何建立法治国的讨论[J];比较法研究;1989年02期
5 ;实现法治国的“四心”[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6 吉玉泉;反读法治──关于法治国在我国的真实语义[J];河北法学;2001年06期
7 沈建军;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建设[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8 胡雪梅,傅廷中;依法治国的正确理念——依好法治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张孝文,申巧红;中国现代法治国的构建与路径选择[J];东南学术;2004年02期
10 劳东燕;;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兼论与普通法法治的差异[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陆俊青;;以人民新期待新要求促进法治建设[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2 刘丽;;由西方各国大罢工引发的西方福利法治国形成成因的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廖秋群;;新形势下以德治校 营造良好文明氛围[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魏晓娜;程序法定:刑事诉讼领域的“法治国”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苗正达;建构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N];光明日报;2000年
3 亓为华(作者系安徽临泉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法治建设重在观念更新[N];经理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万静;中国社科院有个法治国情调研室[N];法制日报;2011年
5 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牟治伟;法律蕴含着理性正义自由[N];检察日报;2014年
6 汪建成 杨雄;“法治国”视野下的刑事诉讼法[N];法制日报;2003年
7 俞邃;《国家形象论》[N];人民日报;2000年
8 记者 陈绵钦;特邀专家主讲《宪法》[N];汕尾日报;2008年
9 任玉峰;对司法的宣传应当符合现代法治理念[N];中国改革报;2005年
10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顾昂然;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N];人民代表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道刚;思想的自由与约束[D];山东大学;2005年
2 林坤;论法律认同[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薛鹏;例外状态是自由主义法治国的“阿基琉斯”吗?[D];浙江大学;2007年
2 胡娟;近代日本法治思想源流考[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赵勇;诱惑侦查与法治国原则[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姜;论哈贝马斯的法律商谈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9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2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