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近代日本多版本《万国公法》考察

发布时间:2018-03-05 16:01

  本文选题:近代日本 切入点:近代法体系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方列强以"万国公法"为理论工具打开日本锁国大门后,日本的思想家、政治家们便采取了多种手段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其中,多版本的《万国公法》在近代之初的日本纷纷登场,成为日本近代法体系的有机构成。与此同时,其自身伴随着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所表现出的实质意义在于:为日本社会不同时段的需求提供了理论武器。考察近代日本多版本《万国公法》,可以发现日本走上战争道路的法理原因。
[Abstract]:After the Western powers opened the door of Japan's locked country with the "public law of nations" as the theoretical tool, Japanese thinkers and politicians adopted various means to introduce the western legal system. Many versions of "Public Law of all Nations" appeared in Japan at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times and became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Japanese modern leg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t chang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modern Japanese society. The essenti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features is that they provide a theoretical weapon for the needs of Japanese society in different periods. If we look at the various versions of Public Law of all Nations in modern Japan, we can find that Japan is a country. The legal reasons for taking the path of war.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70003)
【分类号】:D931.3;K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勤华;《万国公法》与清末国际法[J];法学研究;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用心;;《万国公法》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卫明;;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宋杰;论国际法在我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4 张海鹏;200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J];近代史研究;2003年01期

5 朱晓青,张少瑜;国际法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2002年01期

6 戚其章;日本大亚细亚主义探析——兼与盛邦和先生商榷[J];历史研究;2004年03期

7 何勤华;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5期

8 何勤华;鸦片战争后外国法对中国的影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段琦;;丁韪良与西学东渐[J];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01期

10 江海平;现实主义状态下国际法“规范功能”刍议[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勉励;;关于新中国处理中英旧条约之初探[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段琪;;从《花甲忆记》看丁韪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玉玮;欧共体与GATT/WTO的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建文;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王素芬;明暗之间:近代中国的狱制转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王向民;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D];复旦大学;2005年

5 胡照青;晚清社会变迁中的法学翻译及其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林彬;国际司法程序价值论[D];复旦大学;2007年

7 崔军民;萌芽期的现代法律新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士东;晚清铁路立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晓燕;论早期驻外使领的法律思想和实践[D];河南大学;2004年

3 郭艳波;三国干涉还辽与清政府的回应[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机像;袁世凯与中朝宗藩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雅娟;晚清保守思想的一个特殊典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盛雪雁;十七、十八世纪中日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巍;甲午战前英国调停过程研究(1894.5—1894.8)[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玉国;国际法与晚清中国外交[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姚颖冲;甲午战争期间的《新闻报》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洪燕;同治年间《万国公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程鹏;西方国际法首次传入中国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2 王维俭;;林则徐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考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岩;;近代日本对华团体的中国观及其在华活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郭台辉;;中日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构建——从明治维新到辛亥革命[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3 ;1889年宪法使军部成为真正的“权力核心”[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08期

4 杨晓;杨樝;;武士道与《武士道》——近代日本武士道文化心理解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英英;;论日本儒学与武士道精神[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6 陈凤川;;日本学界的《文明论概略》解读[J];外国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7 田雪梅;;木户孝允的近代日本国民构想[J];外国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8 史桂芳;王宁宁;;一部卓尔不群的专门史著作——评《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顾钧;近代日本学术思想的变革[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含;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发展轨迹[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文春美;近代日本农业问题与政党内阁的农业政策:浅析政党政治失败重要原因之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4 陈伟;近代日本的藩阀政党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王俊英;日本明治中期的国粹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远舰;国家神道对近代日本的影响[D];渤海大学;2012年

2 罗晓红;近代日本亚洲观的演变及其特点[D];暨南大学;2008年

3 李丹;简析近代日本农村基层组织的创新(1868-1914年)[D];山西大学;2012年

4 刘峰;北一辉的亚细亚主义及其流变[D];湖南大学;2010年

5 王妍;近代日本学校军国主义教育历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永红;日本国家主义与东亚“华夷秩序”的碰撞与冲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建兰;横滨事件初探[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8 曾理华;日本国内舆论对日本近代修约过程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1年

9 肖亮;河上肇的社会主义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志鹏;明治政史中超然主义的兴起与衰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0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70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5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