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家的国家理论——读《社会学与法学的国家概念》
本文选题:国家理论 切入点:凯尔森 出处:《政法论坛》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毫无疑问,"纯粹法理论"为"世纪法学家"凯尔森(Hans Kelsen)赢得了更多的学术声誉。对此,阿列克西(Robert Alexy)的评价并不夸张:如此敏锐地捕捉到法的规范性问题,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1]。除了两版《纯粹法理论》,国家理论、民主理论以及宪法法院作为"宪法守护者"的制度设计,同样是凯尔
[Abstract]:There is no doubt that "pure law theory" has earned Kelsen Kelsen-a "century jurist" a greater academic reputation. For this, Oleksiy and Robert Alexy's assessment is no exaggeration: so acutely captures the normative issues of law. No one has ever been right in history. Except for two editions of Pure Law, State Theory, Democratic Theory, and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s system as the "Guardian of the Constitution," it is also Kyl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忠夏;;宪法学的教义化——德国国家法学方法论的发展[J];法学家;2009年05期
2 罗伯特·阿列克西;张煈;;德语世界的法哲学——《德语法学思想译丛》总序[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克;;西方保守主义政治伦理基础维度析论[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2 房亚明;;施密特的制宪权学说及其启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3 周洪波;沉默权问题:超越两种理路之新说[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焦宝乾;;法律方法论中国化的一种实践——2009年部门法方法论研究通览[J];法律方法;2010年01期
5 李可;;价值衡量的十大进路——对法理学方法论之谜的破解[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鑫焱;;“严肃”的“诚实”——罗蒂、施米特与施特劳斯的差异视角[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张文喜;论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原则[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郭为桂;人民同意:现代政治正当性的道德基石[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陈建洪;;论施米特的政治神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旭;施特劳斯在中国:施特劳斯研究和论争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杜涛;;文明的冲突与法律的冲突——21世纪冲突法的范式转换[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列奥·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周尚君;《巴黎手稿》的法哲学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汪栋;霍布斯公民科学的宪法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陆建松;上帝、国家与财产权[D];复旦大学;2011年
5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升平;自然正当、虚无主义与古典复归[D];复旦大学;2011年
7 刘增明;敌友政治观[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筠;论西方中世纪王权观[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邹益民;现代法律与政治中的诸神魔之争[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曹丽新;解构、友爱与未来民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丙迎;马基雅维利的廉政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柯;论韦伯与施米特对技术政治的批判[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明珠;论我国地方立法过程中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4 王欢欢;论施米特的政治正当性[D];吉林大学;2009年
5 尹疏雨;规范的法与国家一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管书艳;论卡尔·施米特的政治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彭小玲;宪法的政治之维[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陈舒;现代国家的法理学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姚岳绒;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10 裴自余;“文化大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转型[D];北京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大元;林来梵;郑磊;;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的对话[J];浙江学刊;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婧;;被草置的学派立场与被低估的学术史地位——凯尔森纯粹法理论的当代诠释[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2 罗伯特·阿列克西;张煈;;德语世界的法哲学——《德语法学思想译丛》总序[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王庆廷;;美国国旗的命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余军;朱新力;;法律责任概念的形式构造[J];法学研究;2010年04期
5 廖旺荣;;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及其对中国法律思想的影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孙海波;;法律概念的主权之维:奥斯丁与法律实证主义[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7 姚俊廷;;法律实证主义“分离命题”的学术视角[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U,
本文编号:1594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9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