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关联顺应与立法文本翻译

发布时间:2018-03-12 06:53

  本文选题:关联顺应 切入点:立法文本 出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语言的选择性和选择策略的灵活性,建立了顺应论关照下的立法文本翻译的过程分析框架,引入关联认知机制,提出关联顺应原则。从语言内、外环境两个维度上论证了立法文本翻译是译者在推理机制作用下通过语境假设,在语言本体以及交际者、认知、文化等社会语境因素上对原语和译语进行双重选择与顺应,从而优化语境效果,并最终借助各种翻译明示策略重塑原语信息意图的过程。
[Abstract]:Based on the choice of language and flexibility of choice strategie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process analysis framework for legislative text translation under the care of adaptation Theory, introduces relevance cognitive mechanism, 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adaptation. In two dimension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legislative texts is a double choice and adapta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the assumption of context and the social contextual factors such as language ontology, communicator, cognition, culture and so on.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contextual effect and finally to reconstruct the original message intention with variou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0SK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2HGXJ0113)
【分类号】:H315.9;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晋军;名词化在语篇类型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2 杨俊峰;语境顺应与语用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1期

3 张长明,仲伟合;论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适用性[J];语言与翻译;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王江汉;认知语境的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凌来芳;面子保全论与《红楼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李奕华;略论模糊性语言的交际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仇莉;论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宋然然;;语用层面的象似性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李娅琳;会话含义与听力理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田岩,赵艳红;语用预设(英文)[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文秀;;学习词典中的模糊限制语[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秋端;;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性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徐佳;;汉译英时政语篇中的动词名词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聂桂兰;;标语口号在乡村——江西吉安乡村户外标语口号的田野调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健;逆证推理与言语理解[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马文;汉语会话中的照应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菊;关联理论与交际[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蕾;模糊语言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3 郑国龙;[D];苏州大学;2001年

4 温金海;论H.P.Grice的“会话含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刘珍;英语科技文章中模糊限制语的中介语视角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傅梦媛;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甘琼;从《茶馆》的两个英译本看语境理论对翻译的重要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汪文格;矛盾修辞中的对立与统一及其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1年

9 刘刚;礼貌原则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湖南大学;2001年

10 黄艺;英文商务信函写作中You-Attitude的语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贵溪;论法律文件翻译的若干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02期

2 黄国文;;语码转换研究中分析单位的确定[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3 胡壮麟;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4 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5 杨信彰,xmu.edu.cn;隐喻的两种解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10期

6 白解红;语境与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7 韩子满;翻译学不是梦——兼与张经浩先生商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7期

8 许钧;论翻译之选择[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冉永平;;翻译中的信息空缺、语境补缺及语用充实[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新红;汉语立法语篇的言语行为分析[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延安;语法隐喻及其在立法文本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黄妮;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立法文本翻译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曲静;试析英语立法文本中被动语态的功能[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余莹珍;论立法文本英译之中的翻译转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温奕z,

本文编号:1600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00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e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