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中国古代法律的“法俗”特质

发布时间:2018-03-13 13:53

  本文选题:中国古代 切入点:法律 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雷德菲尔德提出的"大传统"和"小传统"概念出发,以"法俗"概念为中心,从民俗学角度解释中国古代法律样式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观点。从中国早期法律的原始创制以及儒墨法对其"法俗"特质的形成和影响来看,认识古代法律之难,不全在其律,亦难在其俗;中国古代法律一直追求礼、俗、法的统一。综观秦代法治,"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它不仅要"问俗",还要"化俗"。由此,中国古代在国家(礼法)与社会(俗)之间建立了合理的联系,创制了"俗—礼—法"之间渐次递进的社会制度模型,进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法律兼具风俗性法学和理性法学的特点。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ig tradition" and "small tradition" put forward by Redfield, the concept of "law and custom" is taken as the center. It is a novel viewpoint to explain the style of ancient Chinese law from the angle of folklore. From the original creation of Chinese early law and the formation and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and Mohism on its "law and custom", the difficulty of understanding ancient law lies in its law. The law of ancient China has always pursued the unity of propriety, custom and law. In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Qin Dynasty,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Law" is that it should not only "ask the vulgar", but also "turn the vulgarity". In ancient China, a reasonable connection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state (ritual law) and society (custom), and a progressive social system model was created between "vulgar, propriety and law". Then formed the Chinese ancient law has the custom law and the rational law characteristic.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2SZYTH11)
【分类号】:D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靳枫毅;;夏家店上层文化及其族属问题[J];考古学报;198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爱丽;;从新场党狱透视清末地方司法腐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4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4 齐晓光;;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5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尚学锋;;竹简诗论“《卷耳》不知人”的阐释史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朱泓;;东胡人种考[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姜燕;;医古文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文字训诂学素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海波;;《内经》形神兼养的医学思想[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宋磊;我国死刑执行制度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宏亮;唐律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8 徐军;我国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彩风;儒家诚信观与当代社会诚信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洪军;陆机诗歌情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柱臣;;吉林的新石器fB代文化[J];考古通讯;1955年02期

2 李逸友;;内蒙昭乌达盟出土的铜器调查[J];考古;1959年06期

3 ;吉林西团山子石棺墓发掘记[J];考古;1960年04期

4 ;内蒙古赤\镆┩趺怼⑾募业暌胖肥跃蚣虮╗J];考古;1961年02期

5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60年田野工作的主要收获[J];考古;1961年04期

6 ;辽宁朝阳魏营子西周墓和古遗址[J];考古;1977年05期

7 ;辽宁克什克腾旗天宝同发现商代铜u[J];考古;1977年05期

8 ;辽宁喀左南洞沟石椁墓[J];考古;1977年06期

9 ;记辽宁喀左县后坟村发现的一组陶器[J];考古;1982年01期

10 潘其风;韩康信;;内蒙古桃红巴拉古墓和青海大通匈奴墓人骨的研究[J];考古;198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论点辑要[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2 张文勇;;从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看中国死刑限制制度的历史[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凌蕊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结合”[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许茜;;中国法律传统成因之自然人文地理[J];知识经济;2011年11期

5 翟翔宇;;中国法律传统中的治安防控及其借鉴意义[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5期

6 张在深;;《我们生活中的中华法律传统》征文评奖揭晓[J];中西法律传统;2002年00期

7 ;法律·经济[J];全国新书目;2005年14期

8 齐爱华;谈中西法律传统中的“无讼”与“争讼”现象[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陈建峰,汤威,林高连 ,赵一蔚;信仰之于法律——略谈神权法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转型[J];研究生法学;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驭寰;6、中国古代哪一座城最有代表性,从规划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风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国忠;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竞;辽博打造“中国古代皇帝与名臣书画精品展”[N];辽宁日报;2007年

4 香港文汇报 范震威;钩深致远弓马循[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科馆;中国科技馆新馆盛装亮相奥运公园[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中国古代体育有哪些迷人之处[N];北京日报;2001年

7 姜超峰;中国古代“物流”初探[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光华;恢复久违的中国古代“歌诗”传统[N];音乐周报;2007年

9 好运;古代书画册页仍是市场最爱[N];中国商报;2006年

10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郭华平;中国古代审计思想略论[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4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陈广秀;中国古代刑法总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王家国;作为目的性事业的法律[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李晓春;中国古代博戏文化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5 张旋;中国古代“法”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一裕;论社会变迁中法律传统的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王琳晶;论中国法律传统中的和谐理念[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叶瑞宾;龙骨车与中国古代农耕实践[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6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06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